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多个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政府和组织都相继推出了数字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从数字农业、智能农业到智慧农业是一个不断递进和转型升级的过程,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目前吉林省尚处于数字农业到智能农业的过渡阶段。综合采用农业技术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理论方法,对数字种植业进行系统阐释、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和发展逻辑剖析,进而结合国内外数字农业的发展态势和吉林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明晰数字种植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吉林省数字种植业发展战略目标、技术需求及创新策略,具体结论如下:(1)数字种植业对农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农业提质增效和三产融合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会推动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和外部溢出效应。(2)吉林省数字种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数字种业整体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薄弱、大数据采集和集成应用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健全、数字农业领域的政产学研用推有效协作不紧,以及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政策协同不够等。(3)影响吉林省数字种植业发展的因素降序排列为:公共平台建设、大数据采集能力、数字科技研发资金、顶层设计、数字科技人才资源、大数据分析能力、信息网络建设、规模化经营水平、数字化标准体系、数字化产业政策、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基础产品供给、大数据共享水平、经营主体素质和大数据赋能水平。(4)吉林省数字种植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重要领域:数字种业发展,黑土地保护利用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及装备研发,高效、适用玉米收获机械技术与装备研发,粮食高质节能干燥储藏数字化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玉米、水稻种植无人农场示范建设。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吉林省数字种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开展重点攻关;加强机制创新,引导多元融资;加强部门合作,强化政策协同;加强平台建设,加快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