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制对我国乳制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bg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对营养类食品的需求逐步提高,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比如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这些问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无良商家三鹿乳业虽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国内其他合法的乳制品企业也因为这些恶劣事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面临着巨大的消费者信任危机,进口乳品抢占了国内乳品的市场份额。加强我国的食品安全管制,提升我国乳制品产业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学者们相继研究了乳制品安全管制问题以及乳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本文基于食品安全管制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性以及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从产业内部因素和产业外部因素两方面讨论乳制品安全管制对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食品安全管制强度的加强会提高乳制品产业的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消费者信心从而提升乳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管制强度的增强可能会提高生产成本而导致其产业竞争力下降。最终运用1996-2015的相关数据做实证分析,得出食品安全管制强度与乳制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加大食品安全管制强度可以提高我国乳制品产业国际竞争力。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绪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选题背景,主要是我国出现的严重的乳制品安全危机以及国内乳业的市场占有率降低,针对这一现象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并提出了技术路线及各章简介,之后是文献综述。第二章是现状分析,提出我国乳制品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乳制品安全管制水平低下的现状,并运用DEA方法论述了我国食品安全管制效率不高的现状。第三章是食品安全管制对乳制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该部分简单阐述了食品安全管制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食品安全管制对乳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第四章是食品安全管制对我国乳制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对评价指标的选择及相关数据进行描述,对1996-2015年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得出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回归分析,并做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食品安全管制强度与乳业国际竞争力成正比,其他影响因素包括对外贸易依存度、人民币汇率、乳业年产量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乳业竞争力也有一定影响。第五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归纳总结出本文结论,并提出提升我国乳制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研制和开发高性能的铋系光催化材料对于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然而,已报道的铋基光催化材料由于自身结构和功能缺陷,普遍
提出了一种针对篆书和隶书等多类别书法字图像笔画及笔顺信息的提取算法。算法通过使用书法字骨架图与轮廓图相结合的方式,使用针对交叉处轮廓点角度聚类及该点与交叉中心欧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残疾儿童受教育问题的关注,我国在特殊教育立法问题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很多法规细则里面都有提到相关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满足现状,我国特殊教育最大的漏洞就是立法问题。我国的特殊教育对比教育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在地区发展上不均衡,这也让我们与美国等教育强国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我国特殊教育现有的立法层次较低,比较零散、缺少整合,可操作性差,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口感、口味、营养价值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奶制品,消费者最关注的就是它的营养价值。在特仑苏牛奶推出以前,市场中并没有可供消费者选择
如何向国外受众阐述好"中国式民主"的理念、现状、优势、特色?今年两会报道的一个瞩目亮点,是多名中国主流媒体的外籍记者、专家开始参与两会报道,他们对两会报道题材与视角
目的:研究尿刊酸修饰的壳聚糖(UAC)介导野生型p53(wt-p53)基因转染对人肺腺癌细胞系H1299(p53基因缺失)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UAC介导wt-p53基因转染H1299细胞后,
采用构造框架约束砌体能有效地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和墙体的受压承载力,适当增加地震区砌体房屋的层数和高度。本文介绍上海市王子公寓八层构造框架约束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
会议
<正> 大阪,是日本仅次于首都东京的第二大城市, 是日本关西地区的中枢,举世闻名的工商大埠。这里不仅商业繁荣,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科技先进,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而且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不典型急性肺栓塞及早期诊断线索的认识,提高早期临床检出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对1例不典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检索相关医学文献,深入
本文在传统的两投入非参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把人力资本纳入到研究框架中,形成三投入非参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进而分析了中国各地区1998—2011年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