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渍/热处理联合改性橡胶木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i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速生材,橡胶木因其材质差、易腐朽等原因,应用范围受限,而热处理可以改善木材尺寸稳定性和耐腐性能。本文基于热处理橡胶木工艺条件,探讨浸渍/热处理改性橡胶木的研究,论文首先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橡胶木物理及力学性能影响,通过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颜色等性能测试,确定了较佳热处理橡胶木工艺条件。由于热处理材存在力学性能损失问题,利用已获得热处理橡胶木工艺,探讨浸渍橡胶木和浸渍-热处理橡胶木对力学性能的补偿效果,确定了浸渍橡胶木和浸渍-热处理的最佳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为工艺因子,探讨热处理橡胶木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橡胶木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明显下降,且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增加,下降越明显,热处理温度200℃,保温4h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下降49.34%和62.44%,温度是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下降起主要因素。热处理后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在170℃达到最大值。热处理后橡胶木尺寸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最大降幅达89.51%。瞬时接触角上升,颜色加深。微观分析中,热处理材的3300cm-1变弱,羟基减少;XRD显示热处理橡胶木的相对结晶度增加。回归分析中,以明度和相对结晶度为自变量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性。(2)以力学性能为参考,加压和常压条件下,浸渍不同浓度前驱液氯化钙和碳酸钠(CC&NC)及乙酸钙和尿素(CA&CN)。加压条件下,选择浓度适中(1.0-1.5mol/L),使得力学性能最大。常压条件下,均选择浓度1.0mol/L。红外和XRD分析中,浸渍CC&NC有较好力学性能,是由于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附着于木材表面与内部。(3)浸渍-热处理材采用先浸渍再热处理的工艺,选择四种热处理前干燥处理方法,浸渍CA&CN力学补偿优于CC&NC,根据干燥顺序与次数不同,至多一次干燥处理适合浸渍-热处理橡胶木工艺;同时浸渍CA&CN-热处理材与热处理材的尺寸稳定性相当;微观及热重分析中,高温下浸渍乙酸钙和尿素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起到延缓橡胶木分解作用。(4)通过失重率表征,橡胶木耐褐腐性能优于耐白腐性能;热处理材、浸渍CA&CN、浸渍CA&CN-热处理和浸渍氧化锌热处理材耐白腐的失重率变化均在30%以下,耐褐腐的失重率在10%左右,说明以上四种方法均可耐腐,另外,加入防腐剂的处理材耐腐性能更加优异,失重率最低到3.36%;浸渍不同处理方法的叠加试验获得各种因素对橡胶木耐腐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对于耐白腐而言,防腐剂>浸渍CA&CN>热处理>浸渍氧化锌。对于耐褐腐而言,防腐剂>热处理>浸渍CA&CN>浸渍氧化锌。
其他文献
纵观语文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问题、一系列纷争,无不与对语文教育的根本认识即语文教育观密切相关。没有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就会导致语文教育改革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模糊、偏执、摇摆
测试了多种颜料粉末及其在以酚醛树脂为粘合剂制成涂料的情况下(8 ~14)μm 波段的平均红外发射率。研究发现,金属颜料的发射率一般较低,着色颜料的发射率一般都比较高,掺锡氧
车间生产调度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它对企业生产管理与控制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佛山康思达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机械加工车间的生产实际,对车间生产调度与管理现状进行了
<正> 答:要谈这个問题,首先必須弄清楚教育学上所谓“教育在人底形成中的主導作用”这句话的意义。来信中在提出上述问题的同时,还提出:“人底个性的形成,环境、遺傳都有一定
略论行政听证王克稳〔编者按〕听证制度,往往被认为是现代民主的标志。随着行政处罚法的颁布,它已被我国法律确立下来。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进展。但
今年年初,我们组织了一个讨论,论题是:究竟什么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一共3篇文章,发表于第2期的《人民教育》,顿时引发广泛关注。讨论中,如何理解"数学基础",我们需要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最普遍的肝脏疾病之一。然而,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能完全阐明,也没有被广泛认可的治疗方案。NAFLD发病过程复杂且有多方面因素
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数据,研究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在这一影响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企
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共危机、有效地预防公共危机,将公共危机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且能够准确快速地处理公共危机是时代对政府的要求。公共危机模式化管理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新内容,
为对抗现代雷达的旁瓣对消、频率捷变和多普勒滤波等抗干扰技术,提出采用变方向交替、方位饱和和同步瞄准等无人机干扰措施,并分析了这些干扰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效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