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和光谱技术研究了中华红杨(Populus×euramericana zhonghong)叶片发育过程中的光合特性及其与气孔发育、花青素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如下: (1)随着叶片面积的增加,气孔大小和开度逐渐增加,但气孔密度明显降低。 (2)随着叶片的生长,花青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迅速增加。 (3)光饱和光合速率随着叶片面积的增加而持续升高,但气孔导度的增加明显滞后。 (4)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时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有大幅度增加,但叶片发育后期光合速率增加程度较大。 (5)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ФPo)在叶片发育过程中增加幅度较小(<15%)。 综上所述,可知叶片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气孔限制,这种气孔限制与气孔密度的降低有关,光系统Ⅱ不是光合能力提高的限速步骤;随着中华红杨叶片的生长,光合机构经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叶绿素含量增加和花青素含量降低是叶片从红色逐渐变成绿色的主要原因,并推测光合碳同化能力和光能利用效率随着叶片的生长逐渐升高(暗示着过剩光能减少)可能是导致成熟叶花青素含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这可能是植物叶片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可以有效保护红杨光合机构在逐步完善过程中免受强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