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概念及其理论影响着人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对物的制造及对物的体验。作为融合现象学和建筑理论而产生的建筑现象学,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而言,其旨趣都在于试图克服现代主义建筑的问题,超越现代主义建筑的困境。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建筑现象学的空间思想及其设计兼具了现象学理论、建筑实践的双重特性。本文基于把建筑理解为人工物,在人-建筑-自然三者交互共生关系中,以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的空间理论为背景,从现象学的立场解析建筑现象学空间。全文分四个部分展开:首先,在界定空间及建筑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出建筑空间是包含了目的、手段、材料、形式四种要素内容的生存实践空间。按此逻辑,通过对传统东、西方空间演变及其思想的总结和梳理,揭示出传统空间及传统建筑空间、科学空间及现代主义建筑空间、现象学空间及建筑现象学空间的思想含义。其次,承接前章科学空间及现代主义建筑空间的思想结论,阐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性空间本质。通过剖析现代主义建筑非定居的功能目标、非体验的力学构造、非生存的几何形式,揭示出现代主义建筑背离生存的理性空间本质,并明确理性空间本质是其建筑异化的根本原因。同时,指出了后现代主义建筑诸思潮从形式层面解决现代主义建筑异化矛盾的无效性。再次,分析和梳理现象学对建筑现象学的思想启示,阐明建筑现象学是不同于现代主义理性空间的生存空间本质,通过剖析建筑现象学思想中定居之所的目标、自然元素的构成基础、生存感知的形式,揭示出建筑现象学生存空间的本质。同时,建构出以空间为核心的建筑现象学理论体系,指出突破现代主义建筑异化困境的解决之道,是自然、建筑、人三者交互共生的建筑现象学思想,是“诗意栖居”的实践空间理论。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筑现象学的实践案例,阐明其思想通过生活化、延续文脉、现象化、感知体验的方式在建筑实践中展开。最后,通过对建筑现象学空间的解析,总结和阐明出建筑现象学的基本思想特征,并提出吸纳和综合现代主义建筑先进思想建构出融合性的建筑现象学。最终指出融合性建筑现象学思想是适合我国地域特色、文化传统和生态发展规律的未来建筑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