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波衰减性质是地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地震波传播的路径效应(地震波衰减),除了随距离存在几何衰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介质的非弹性衰减,用介质品质因子Q值来度量。Q值是地球介质的基本物理参数之一。通过研究地震波衰减的Q值,可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介质的特性、推断其热力学状态、解释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及其变化,是地震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甘东南地区位于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块体东北缘,处在祁连山地震带和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复合部位。受印度板块北推碰撞欧亚大陆的主动力控制,以及受相对稳定的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一定程度的阻挡作用下,该区是构造活动与应力场变化的敏感部位。区内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多年来该区一直是地学家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研究使用的数据有效时段为2009年11月13日至2011年11月30日,研究区域(N32.2°-36.0°,E102.7°-107.1°)内共有176个地震台站(宽频带流动台站150个,固定台站26个)。通过震相分析和初始定位,共获得区域地震事件记录11051次。在此基础上,应用网格搜索地震定位方法对这些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了具有3个以上(含3个)台站记录的地震事件共8158个;之后对这些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进行波形截取,分别计算其各台站的不同震相的总Q值(从震源到台站路径上的),通过三维射线追踪计算走时T矩阵,以总Q值作为观测值,采用阻尼最小二乘算法进行反演计算,获得了体波不同频率的三维Q值结构。并应采用Nakamura方法,对大量记录波形进行计算,共获得了176个台站1-20Hz的场地响应谱。本论文获得的主要成果有:1、利用高密度流动台阵记录获得了研究区精度较高的P波和S波三维Q值结构。2、对三维Q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计算过程中消除了几何衰减系数、震源最大位移谱值0等参数对Q计算的影响,提高了Q值的计算精度。3、Q值分布结果表明,在大断裂、地质体边界的深、浅部存在明显的Q值差异。地震活动强的区域,其Q值差异越明显。4、流动台站的场地响应谱相对于固定台站的场地响应谱存在明显的放大效应,其响应谱波动也较大。固定台站一般位于基岩上,而流动台绝大多数位于土层上,这说明土层对地震波存在放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