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现代化指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所引起的、人的人格形态和内在素质的变化,也即人的现代文明转型。人的现代化的历史内涵包括人的生存能力、生存状态、生存观念三方面的现代化。从人的现代化的生成机制和发展逻辑角度讲,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近代社会发展以来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是人的现代化生成的客观依据,而人的现代能力素质、现代生存观念以及现代人格意识的具备和提高又是实现客观现代化环境所不可缺少的主体因素和动力,可以说是发展着的客体方面的社会现代化创造着形成着的主体方面的人的现代化,而形成着的人的现代化又必然推动发展着的社会客体方面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人格形态既是由客观社会现代化环境所造就和铸造的,也是主体自身在客观社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结果。在人的现代化生成的三方面客观条件中,市场经济起着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和理性文化是由它所决定的现代社会的上层建筑形式和意识形态观念,独立自主的现代人格形态归根到底是市场经济社会生产活动方式及其由它所决定的社会形态在人性发展水平上的投射,但市场经济对人的现代化生成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促使了有利于人的进步的现代人格理念和人格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使人性的发展出现扭曲和变态,导致人性的异化和变形。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探索现代化的道路艰难而曲折,其中成功伴随着失败,经验伴随着教训,而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重视文化转型因素或说没有重视人的现代化因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才真正开辟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改革不但推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为中国社会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创造了宝贵的历史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确立了中国人的能力本位观念,促使中国人的现代生存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促使了公民民主意识的形成、法制观念的确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加强,促使了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共产主义道德信念的现代公民的诞生。文章始终贯穿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导向的关注,并在结尾部分强调要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超越现代西方精神文明给人的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和框范人的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按照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的“四有”新人,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