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缺省是指在作者与其意向读者的交际中,出于实现连贯理解的目的,省略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现象。在交际过程中,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共同的背景知识能够无意识地激活读者的相关图式,同时补偿其认知空位。因此文化缺省的交际价值就在于节约交际时间,提高交际效率。但同时,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译文读者来说,他们与作者之间并没有因共有文化背景知识所产生的默契,文化缺省不但不能提高交际效率,反而妨碍了译文读者顺利地理解作者的本意,许多本应属于他们的阅读乐趣也会因此丧失。关联理论对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就关联原则而言,有两个因素制约着翻译行为,即:原文要表达的本意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本文指出,为了实现成功的交际,译者应传达原文的本意,并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其表达出来。尽管很多翻译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文化缺省补偿策略,文化缺省现象的翻译研究亟待通过探析有代表性的文学译作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狼图腾》是一本以文化大革命时期为背景的小说,其中有大量的蒙古民族文化和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然而,英文版《狼图腾》问世两年多来,对其文化元素的翻译所进行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以王东风提出的补偿策略为基础,本文以葛浩文的译本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关联理论对于处理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的解释力。本文从《狼图腾》中选取了31个文化缺省的例子,通过例证分析了五种处理文化缺省的策略的优缺点。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本文指出由于译文读者和作者有着不同的认知语境,理解文化缺省所必须的文化图式无法激活,导致译文读者无法体会到和原文读者一样的艺术享受。对于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无论是补偿型、植入型,还是省略型,译者的任务就是根据最佳关联性,选择最适合上下文的翻译策略,明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以确保将作者运用文化缺省的艺术动机得到最大的实现。另一方面,译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文化意识,确保译文不论从结构、艺术价值还是语言上都是原文的艺术再创造。这就是本文所提出的处理文化缺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