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酸盐岩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化学沉积岩,少数以生物骨骼或其碎屑沉积为主。而碳酸盐岩礁相储层是天然气和石油理想的储集场所,主要是由生物骨骼构筑而成的一种特殊碳酸盐岩构造体,而且是碳酸盐沉积中主要的含油气沉积类型,具有广阔的的油气勘探潜力。中国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储集层是礁、滩和内幕白云岩。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和钻井资料表明,四川盆地川东北YB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以生物礁相储层为主。随着海相油气勘探开发对象复杂性逐渐增加和地震解释技术日趋成熟,地震油气预测技术也逐步精细和准确。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刻画生物礁的平面展布和空间分布是尤为重要的一步,因为其平面展布与空间分布直接影响油气勘探结果。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研究区烃源、生、储、盖等地质条件,从宏观上掌握海相地层纵向上发育形成良好的配置关系;然后通过对目的层位精细解释,编制工区的构造图,并分析其构造特征,落实构造形态;然后展开工区长兴组III层序地层研究,并利用已钻井的单井相分析资料,对目的层进行全区的地震相研究,根据单井相特征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通过地震属性提取和分析,根据瞬时振幅异常获取生物礁平面展布和储层边界;最后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开展波阻抗反演,获得生物礁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成果如下:1.本文研究了工区烃源、生、储、盖等地质条件和纵向上的配置特征,为生物礁刻画与储层预测打下基础。2.分析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总体上是两隆夹一凹近东西向的平缓构造带,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较小,断裂不发育,是生物礁储层形态完整保存的重要条件。3.开展长兴组III层序地层研究,并利用已钻井的单井相分析资料,对目的层进行全区的地震相研究,根据单井相特征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同时分析沉积相环境对储层的控制以及有利的储层区域。4.根据工区钻井资料及地表露头资料,建立生物礁识别模式,主要以地震响应为特征,即在沉积相条件约束下,利用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有比较明显的反射特征展开地震相划分,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波阻抗反演确定储层单元的边界,刻画储层空间展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