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间隔震加消能减震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传统的抗震技术而言,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都是新型的结构减震技术。隔震结构是通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楼层之间或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层,来延长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使得传递给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地震作用大大减小。隔震结构根据隔震装置所布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消能减震技术是指在结构中把结构的非承重构件设置为消能构件(如阻尼器装置),通过设置的这些消能构件所产生的变形来消耗地震作用输入到结构中的能量,以减轻结构在风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该技术因其各自独特的优点,施工简便,造价不高,在旧有结构的加固、加层以及近海建筑或其他重要的建筑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且日益受到工程研究及设计大员的关注。本文的研究工作,着重于层间隔震加消能减震这种混合方式在大底盘单塔框架结构中的隔震减震效果,并对其经济可行性也作了简单的分析。本文首先阐述了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介绍了层间隔震技术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原理,分别建立结构分析模型和动力平衡方程,并推导了平衡方程的求解方法。然后以一栋10层的大底盘单塔结构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对其建立抗震结构、层间隔震结构和层间隔震加消能减震结构三种模型。通过在多遇、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得出三种模型结构的楼层相对加速度、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响应,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层间隔震结构和混合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减震效果。最后对隔震减震结构进行了简单的经济可行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通过隔震层充分发挥其大变形的性能来消耗掉大部分的地震能量,使得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地震反应明显减轻,具有很好的隔震效果,但增加了隔震层以下结构的楼层加速度,而在这下部结构中合理添置粘滞阻尼消能支撑的混合减震结构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具有优越的减震效果。对于建造于高烈度地震区较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隔震技术后可降低造价的1%-5%,采用混合减震技术后造价有所增加,可控制在5%以内,若考虑大震过后结构的震后损失及维修费用,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评估作用。方法:对21例(28病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高分辨率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软件进行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包
就传统物资管理效率低这一问题,物资集约化仓储配送管理体系规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须方案。为了实现物资集约化仓储配送管理模式的成功转型,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
隆昌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早春气温回升陕,秋季温光水资源丰富。常年再生稻有收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总产始终保持在1.5万t以上,虽为四川再生稻温光
1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因双下肢渐阵性乏力1月余,加重不能行走4天入院。患者诉1月前因感冒后出现高热,诉全身酸痛,自到药店购感冒退热药(具体不详)口服后,高热退,全身酸痛消失。尔后
重型弹性支撑块新型框架针对客运专线弹性支撑块无砟道床施工设计,集工具轨、高低调节器、模板为一体,用60 kg/m钢轨和型钢制造。框架各部尺寸和轨面高程按铺设60 kg/m钢轨技
介绍一种利用 DS18B20 温度传感器作温度补偿实现超声波液位计的设计方案,在分析超声波测量液位的误差来源之后,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测量方
顾客满意度研究对于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国内外关于满意度方面涉及满意度模型、评测方法及权重计算等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当前物业中心正处于一个
目的分析宫外孕病因,进而为宫外孕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宫外孕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40例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孕
沈抚灌区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类污灌区,文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方法对灌区上游土壤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在787~24570μg/kg,明显高于清水灌溉土壤。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对故障数据的记录仍然局限于故障局部分析,无法实现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分析了传统录波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异地同步启动触发录波的主要原理,以及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