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欣·哈米德(Mohsin Hamid,1971—),拥有巴基斯坦和英国两国国籍的当代小说家,其作品两度入围布克奖。哈米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关注当下人类面临的诸如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毒品问题、印巴冲突、阶层冲突等全球性问题,探讨问题的成因并积极地寻求解决之法。哈米德认为人类要想突破当前的困境就必须能够正视当下的共生现实,并预设出一个美好的未来。因此,哈米德将自己关于共生的理解和叩问内化在小说创作中,用虚构叙事来承载他的共生思想。哈米德理解的共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他共生写作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分析,哈米德认为当代的共生是人们因为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在科技的助力下,离开自己出生的那方水土,汇入拥有不同肤色、种族、宗教、语言、文化、阶层等差异的他者中,谋求新的生存与发展。它伴随的是肤色、种族、语言、宗教、文化等的分割隔离作用的弱化,且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共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同时当代共生兼具共生中的每一方皆平等,都有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个体间彼此相关,没有任何一方可以脱离共生的影响等特征。哈米德为什么要思考共生,因为现实中充斥着矛盾、冲突和斗争。这些现象背后的关系实质是个体及群体间的对立。在经济原教旨主义和畸形竞争观念的支配下,个体的人本心迷失,自我缺失;彼此排斥成为社群中的风气;维护公平、人道主义、和谐的制度缺失,某些国家地区间的关系陷入混乱,对立关系也由此生成。而对立导向的结果是丛林法则大行其道,将人类社会带入可怕的深渊。基于此,哈米德在创作中不断地试验和探索人类通向理想共生的具体路径,具体地阐释我们应该如何正视共生现实,预设一个怎样的未来。正视共生现实要能够意识到当今人类已然处于多元共生的时代,对处于共生中的个体、社群、国家地区的状态及特征有相应地了解;能够批判地认识对立,理性地处理对立关系;能够认识个体身份的不纯和多面复合性,以及个体间本质上的共通和共性,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多元共生状态下个体及群体间的关系。而一个美好的未来应该是:个体的人回归自我,守住本心;社群展现出开放的面貌;国家将互助的理念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