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沟流域侵蚀强度演变特征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y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延安燕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核素示踪技术为新的研究手段,以研究小流域侵蚀强度演变特征为主要目的,分析了燕沟流域近几十年来由于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坡面核素含量及土壤侵蚀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对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土壤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侵蚀环境各因素分析,探讨燕沟侵蚀环境与侵蚀强度的演变趋势,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研究方法上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和以线控面的方法,探索了利用核素示踪方法研究流域尺度土壤侵蚀强度演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今后利用核素示踪研究大尺度区域土壤侵蚀及侵蚀环境演变提供了研究基础。 1.阐明了137Cs在流域土壤和侵蚀泥沙中的分布特点。 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137Cs的分布特征,为137Cs示踪侵蚀量的计算提供了基础信息。分析了原状土土壤颗粒组成及坝地泥沙与137Cs含量的关系,137Cs含量与土壤和沉积泥沙粒径密切相关;通过对林地、坡耕地与沟口洪水泥沙的颗粒组成分析,发现其颗粒组成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该研究区在侵蚀泥沙输移过程中发生颗粒分选,应用137Cs示踪流域侵蚀速率或利用沟口泥沙推算流域侵蚀模数时应适当进行颗粒校正。通过研究流域137Cs背景值与降水量的变异性,发现两者变异系数分别为11.14%和20.11%,显然降水的变异性对137Cs的分布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提出了用坡长加权方法计算坡面平均坡度和坡面核素平均面积浓度、以线代面研究坡面核素含量和坡面侵蚀强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相关研究方法的验证,表明其具有可行性。该方法为核素示踪法用于流域尺度土壤侵蚀环境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3.分析了燕沟流域坡面上137Cs含量的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坡面137Cs含量与坡度的相关程度远远大于坡长;流域不同时期开垦的典型坡耕地坡面137Cs含量分异非常明显,不同时期开垦坡面上的137Cs含量与开垦时间、坡度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Cs=2356.79-22.77t-35.53S;不同时期的撂荒地坡面上137Cs含量的变异系数为80.11%。坡面137Cs含量主要与土地利用历史有关。 4.研究了坡面土壤侵蚀与坡度、坡长、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关系。 研究表明,土壤侵蚀强度与坡面形状关系密切,坡面各点的侵蚀模数与坡度呈幂函数或者指数函数相关,顺坡面向下侵蚀强度呈波状变化。坡面土壤侵蚀模数与坡面平均坡度呈正相关,与坡长的相关性不显著。侵蚀模数与坡度、坡长的复合相关关系燕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演变特征研究式为:万=104.185’2‘’L007924。谷坡阴坡刺槐林地的侵蚀程度远远小于饰坡阳坡刺槐林地的侵蚀程度,说明坡向通过影响地面植被盖度,进而影响土壤侵蚀的发生程度。 5.首次利用核素示踪法研究不同耕垦历史的坡面土壤侵蚀特征。 不同开垦历史的坡面侵蚀模数与开垦时间、坡度、坡长的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侵蚀模数与开垦时间的相关程度最大,其次是坡度,与坡长的相关性不明显。坡面土壤侵蚀强度随开垦年限的增长呈增加趋势。根据’3,c:和“’“Pbe、比较示踪,探索了近100年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趋势。初步结果表明,开垦60的农耕地坡面近50年来平均侵蚀速率明显大于近100年来平均侵蚀速率,表明近100年中,后50年来的土壤侵蚀强度比前50年的侵蚀强度剧烈,说明流域内随着林(草)地的毁坏、开垦加强,人为活动产生的加速侵蚀明显。 6.探索利用核素示踪法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和恢复时间的退耕地的土壤侵蚀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影响土壤保持效益。在燕沟流域,土壤保持效益从总体上来说,自然恢复>直接还生态林>直接还经济林。利用’37Cs和7Be示踪法分别探讨了不同时期的撂荒地坡面土壤侵蚀强度特征和面蚀量大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由于短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引起的侵蚀强度变化,利用核素示踪法区分短期土壤侵蚀强度和长期土壤侵蚀强度的研究尚有待深化。 7.利用核素示踪法研究小流域近几十年来侵蚀强度演变特征。分析了流域侵蚀环境及侵蚀强度的发展趋势。 过去50年来燕沟流域土壤侵蚀经历了较弱一强一弱的演变过程。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计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利用面积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各个时期燕沟流域的平均侵蚀模数分别为:1975年3409灯kmZ.a、1997年4647灯kmZ.a、2000年为1 588灯k」nZ.a,反演了过去50年里人为活动引起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燕沟人为加速侵蚀发生的变化。研究得到流域1997年、2000年的侵蚀强度数据与流域所处的侵蚀分区的侵蚀强度划分和监测趋势比较符合,初步表明应用核素示踪流域侵蚀环境变化的方法基本可行。由现在至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延安地区的气候会继续干早化,燕沟流域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合理、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和人均收入逐渐提高、各项沟谷治理工程日益发挥作用,人为加速侵蚀将可得到基本控制。
其他文献
1.求所有的素数p,使得1+2p+3p+…+pp为素数.2.已知圆Γ1与圆Γ2交于A、B两点,过点A作圆Γ1、Γ2的切线l1、l2,l2与圆Γ1、l1与圆Γ2的第二个交点分别为C、D.点P、E在AB的延长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先秦儒家的尚贤思想以血缘亲情的人才标准为核心,主张人文伦理的人才素质,形成尚贤和亲情的双重选拔原则。先秦墨家的人才思想以物质功利的人才标准为核心,主张物质技术的人
文章利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关于体育市场法规制度的研究进行分析,在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后发现:我国关于体育市场的研究非常多,但针对体育市场法规制度的研究还略显不足,不
十年级1.试举出这样的二次三项式P(x)的例子,使得对于任何的x,都有如下等式成立:P(%)+P(x+1)+…+P(x+10)=x^2.2.电影节的观众中男女各半,所有观众喜欢同样多部影片,每一部影
在深入探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赛程的基础上,结合培训选手参加大赛并获得奖项的经验,对参赛选手的选拔过程以及训练的路径进行反思、总结再探索,
沈从文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位作家,其创作内容在20世纪中国作家的创作实践中既是乡土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道特立独行的风景[1].在沈从文整体的创作中,沈从文
文章从表纹服饰特征、构图特征、造型特征三个方面对桂林摩崖造像进行探究,对比分析其艺术价值,进一步提高桂林摩崖造像艺术在社会上的关注度与认可度。
模式匹配是数据集成和数据转换中的重要问题.现有的模式匹配方法大多集中于发掘模式间的1:1匹配,然而,现实世界模式之间除了1:1匹配还包括许多的复杂匹配.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发掘数据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世界范围内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所带来的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渍化、土壤退化和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