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近15年的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内服的临床研究文献的证型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进一步统计归纳,尝试总结出痛风性关节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中医证治,为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法: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出近15年的有关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以[(SU=’痛风性关节炎’)and(SU=’中西医结合疗法’or SU=’中医疗法’orSU=’中药疗法’)]为检索式,对发表时间从2000-1-1至2014-12-31进行专业检索,检索得文献193篇,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106篇文献进行研究。经收集及规范化处理后,形成Excel数据库,使用SPSS 12.0及Excel进行数据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所纳入文献共106篇,其中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96篇,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8篇,有2篇研究均记录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证型及治疗,均予分别纳入。共出现证素12类,其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证素包括湿、瘀、浊、毒等共12类,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证素包括湿、瘀、气虚、浊等共7类;所摘录证型共136条,其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12条,慢性痛风性关节炎13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型为:湿热阻络证,脾肾两虚、湿热阻滞证,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证型为痰湿阻络证、脾肾两虚证;摘录基础方药共110条,涉及的药物153种,17大类,35小类,药物总出现频次达1364次。用药总体以利水渗湿药、补气药兼祛风湿药为主,结合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选用的药物稍有差别,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多选用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药物选用以薏苡仁、川牛膝、黄柏、土茯苓、苍术、粉萆薜为主;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间多选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为主,药物多选用以川牛膝、白术、粉萆薜、黄芪、土茯苓等。结论:通过对近15年的有关痛风性关节炎的文献研究得出,诸位医家在对其治法进行分析讨论时,在症候及治法上并未达到共识,但仍可从其对病因病机及发病过程的论述中找到相似性:脾肾虚衰,外邪治病。其发病的症状及起病的缓急与正邪盛衰相关。证素以湿、瘀两种为主要矛盾,虚更偏重于气虚及阳虚,脏腑以脾肾为主要相关。从黄帝内经时期至今,医家尝试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外在表现及病因病机进行阐述、提出不同理论,并尝试各种治疗方法。本文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方法,对新世纪以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内服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规律:急性发作期多选用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间多选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为主;临床上应具体视具体病人进一步辨证分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