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节目中人际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以《每日秀》为例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_d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符号学视角下诞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立足于交际现象中的多种符号资源,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种新型的语篇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语篇分析的缺陷。近年来多模态话语研究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多模态的研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而我国的研究水平仍然整体落后于国外。且大多数研究是以Gunther Kress和Theo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主要针对静态语篇进行分析和研究,关于动态多模态的研究发展相对缓慢。所以动态多模态话语研究对于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访谈节目作为典型的动态多模态语篇涉及多种符号模式,本文选取美国著名访谈节目《每日秀》进行个案研究,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下,节选其中片段作为研究语料并对其进行转写分析,利用Michael Halliday的功能语法和Sigrid Norris的多模态互动学两大理论框架研究电视访谈节目中人际意义的构建。  本文首先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电视访谈节目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其次本文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模态进行语料的分析研究,在听觉模态方面,主要立足于Halliday的功能语法,从语气、情态两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在视觉模态方面,主要立足于Norris的多模态互动学,从距离,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非语言符号模式来研究访谈节目中人际意义的实现。  研究发现在听觉模态中,首先在语气方面,采访者多用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引导嘉宾展开采访,被采访者多用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表明立场劝说听众;其次在情态方面,采访者多使用推测性语句主要以中值低值为主,而被采访者多带有明确地个人倾向性以高值中值为主。在视觉模态方面,本研究发现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均会在不同时间出于不同目的,充分利用非言语符号模态,以提高节目中的互动性。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验证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实用性实现了其领域拓展;在实践方面,对电视访谈节目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使得节目设计者和观众对访谈节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此外由于客观条件和研究者自身能力的限制,本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两种模态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探索研究。因此,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而教师话语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发起的活动,教师提问是主要的教学方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出于各种原因专为新闻记者举行的会议。其目的在于聚焦焦点问题,表明立场和态度,澄清错误的认识和传闻,以积极、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其中政
卡森·麦卡勒斯是当代最重要美国女性作家之一,对美国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她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其作品中充满对个体的关注,并且呈现了众多与众不同人物。存在主义哲学是关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