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大历史课题,突出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走向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解决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在对和谐社会的含义、提出背景、以及和谐社会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和谐社会建设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执政能力建设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并就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性建议,以期为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微薄之力。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对和谐社会的含义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指出和谐社会包括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和生态和谐。和谐社会的提出适应了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水平,有利于化解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不足,有利于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则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和生态和谐的实现。第二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但面临着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弱、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能力不足、社会建设和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能力薄弱、党的自身建设能力仍需加强几方面的问题,从思想、体制和客观环境变化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第三部分: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从加强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能力、增强社会建设和公共管理能力、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能力、提升党的自身建设能力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