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临床研究 背景和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对本病进行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小的神经纤维和自主神经纤维功能很难作出正确评价,且只反映神经纤维总量中小部分最快纤维的传导特征,不能全面反映神经纤维的速度谱,存在一定的缺陷,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itc Skin Response,SSR)技术可以早期发现交感神经小纤维损害,多数学者认为它是检测小纤维神经病变非常有效的电生理方法之一。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按照神经冲动传导对冲的原理进行设计,可以测得不同直径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获得其传导速度分布(Conduct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CVD)范围,能更准确地评价神经纤维总体的传导特性。这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将为DPN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可能,但目前国内对CVD的研究尚未开展,对SSR的研究未见大样本、与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比研究的报道。因此,为建立DPN早期诊断的方法、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并为DPN的药物治疗提供客观评价指标,我们对DM患者进行了SSR和CVD检测研究。 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医药防治DPN的临床应用研究呈现出良好前景,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的是尚无统一的DPN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研究资料之间缺乏可比性。为此,我们对DPN的中医证候分布和辨证分型特点进行了初步量化、标准化研究,以期建立既符合中医理论、又适合临床应用的DPN辨证分型标准。 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步进行周围神经功能评定和神经电生理检测,均由专人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症状评分、神经系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