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在编”教师作为公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她们的身份模糊、待遇低下,生存状态不佳。这一现状并未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及学者们的关注,迄今为止,相关研究非常匮乏。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为研究工具,对唐山市14所公办幼儿园的“非在编”教师展开调查。研究从经济待遇、工作环境、工作负荷、职业认同、发展前景、闲暇生活六个方面入手,力求全面呈现唐山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生存状态。研究结果显示,唐山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生存状态表现为:1.收入低下、社会保障严重缺乏;2.工作的硬件环境较好,人际关系微妙,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意识淡薄;3.工作负荷重,工作压力大,普遍存在消极情绪;4.职业情感较强、成就感良好,但职业坚定性较差;5.专业发展愿望较强,但发展机会匮乏,发展前景渺茫;6.闲暇时间不足,生活较单调,渴望的闲暇生活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来看,唐山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急需得到改善。研究还进一步分析了唐山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生存状态的影响因素,发现来自社会及主管部门的因素有:编制稀缺且管理僵化、政策保障不足、经费支持缺乏以及社会偏见普遍存在;来自幼儿园管理者的因素有:无视国家相关规定、薪酬结构不合理、教师培养欠公平以及管理不够人性化;来自“非在编”教师个人的因素有:人格特征的限制、专业学习的行动力不足以及屈从于现实的消极心态。最后,研究从社会及主管部门、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生存状态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