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自古尚礼,中国古代把礼仪作为安邦治国之本,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也因其礼仪之大、服章之美而称为华夏。“礼”是指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它是一种道德规范:尊重。“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是指人们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为人们所认同和遵守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进程中,祖先们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礼仪,并逐渐完善而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礼仪文化。重视礼仪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中国向现代化社会的迈进,社会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普及大学生礼仪教育,以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目前,中国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问题非常重视。由于中国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在中国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大学生礼仪教育方面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还没有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系统的礼仪教育体系。而韩国礼仪教育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系统的礼仪教育体系,教育大学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处理好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韩国在学校、家庭、社会礼仪教育方面的成功之处是值得中国借鉴的。本文首先对礼仪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功能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中韩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最后,通过比较分析中韩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意在探究韩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成功做法对中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启示意义,即对进一步改进中国大学生礼仪教育,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具有的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