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的急剧增长,网络媒体已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当今,网络舆情社会地位愈发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成为了党和政府各级部门关注社情民意和舆论引导的重要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强对网络舆情研判和引导的研究。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传播载体,在近两年的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表现让人十分关注,公众对公共事务尤其是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意见、情绪以及态度的总和在微博上的体现可谓是淋漓尽致。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强调辩证地看待微博舆情是研究者和政府部门应有的一个基本态度,既要看到微博舆情中娱乐化、表面化和暴力化等非理性的一面,也要注意微博舆情对社会情况具有瞭望、监视作用。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舆情相比较于一般网络舆情更具有开放性、体现非平衡态、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并且在微博空间下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涨落和突变更为迅猛。同时,由于我国主流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在微博舆情中相博弈的现状下,微博舆情的影响力更加不可忽视。由此基于大量一手数据,通过数学建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舆情影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进一步来指导微博舆情的引导以及相关的分析、研判工作。基于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舆情具有的特点。通过立法,减少事后限制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微博舆情的科学引导,从认识上重视微博舆情,建立应急机制,是政府相关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应做的一项工作。政府监测和研判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情以及有效利用网络舆情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等成为亟待进一步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政府、民间,线上、线下多方面的协作,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能够进一步科学有效地引导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舆情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防止突发公共事件产生次生舆情灾害,减少不必要的消极影响。让微博舆情能够起到体现我国良好网络环境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