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热蓄热屋顶式太阳房热过程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热蓄热墙将南向墙体由失热部件转变为得热部件,在被动太阳房冬季供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集热蓄热墙的构造形式建立集热蓄热屋顶,以期更大限度的发挥太阳能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善作用,降低建筑能耗。本文给出了集热蓄热屋顶传热过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传热过程和热特性分析。建立了集热蓄热屋顶传热数学模型,给出了逐时太阳辐射的计算方法、室外空气温度波的表达式、求解的初始条件、边界状态并简单介绍了数值求解方法。以拉萨为例,通过瞬态数值计算,分析了屋顶倾斜角度、循环风量、通风孔中心距、屋顶材料和屋顶保温层形式五个方面对集热蓄热屋顶导热量和对流供热量的影响关系,并进行优化分析。优化结果如下:集热蓄热屋顶倾斜角度从0°到90°变化时,日平均供热量先增大后减小,45°坡屋顶时日供热量达到最大;建议屋顶内风机循环风量为0.086~0.115m3/s;白天对流供热量随通风孔中心距的增大而增大,日平均导热供热量随着通风孔中心距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当中心距增大到2000mm后,总供热量变化不显著;随着屋顶材料导热系数的减小,对流供热量逐渐增大,对于学校、办公室类白天使用较多的房间,可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以提高白天对流供热量;外保温形式白天对流供热量大于内保温形式,无保温对流供热量最小。无保温形式全天导热供热量最大同时波动较大,外保温形式其次,内保温形式全天导热供热量基本无变化。建立集热蓄热屋顶式太阳房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选取拉萨气象参数,对平坡两种形式的典型房间,计算了集热蓄热屋顶在无集热蓄热屋顶结构、集热蓄热屋顶无保温结构、集热蓄热屋顶外保温结构、集热蓄热屋顶内保温结构四种情况下,室内逐时温度和温度波动情况。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无集热蓄热屋顶结构时,平屋顶和坡屋顶房间平均基础室温为6.69℃和5.58℃,二者均不能满足太阳房冬季采暖室内温度要求。(2)集热蓄热屋顶采用无保温形式时,平坡两种形式可分别比房间基础室温分别提高5.01℃和8.32℃,同时集热蓄热屋顶结构加大了室内昼夜温度差,平屋顶昼夜温差达到10℃,坡屋顶高达11℃。(3)集热蓄热屋顶采用外保温形式时,平坡两种形式屋顶可在无保温情况的基础上再次提高约2.5℃和3.4℃,同时使用外保温措施会略微增加室内昼夜温差。外保温形式可以更好的满足学校、办公室等白天使用较多的房间。(4)集热蓄热屋顶采用内保温形式时,平坡两种形式屋顶可在无保温情况的基础上再次提高约2.1℃和3.2℃,同时使用内保温措可减小昼夜温差,拉萨居民建筑更适宜使用内保温形式的集热蓄热屋顶太阳房。
其他文献
通过对冀北严寒地区农家住宅围护结构构造的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本区农村住宅的围护结构构造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意义重大。将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依据多层次指标体系结构,建立了以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目标层的集成指标体系。综合
<正>一、前言1980年代末期,张光直先生在中文刊物上先后发表了两篇论述台湾海峡考古的文章,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篇是1987年刊于《南方民族考古》创刊号的《中国东南
从抑制谷物呼吸损耗、防止虫霉危害、保持新鲜程度、改善食用品质等方面论述了谷物低温空调储藏技术的应用原理和优点 ,阐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进而介绍了谷物冷却机的工
目的:探讨麻醉机通气系统的细菌培养和气菅插管全身麻醉与院内感染的相关问题。方法:对麻醉机的CO2吸收剂钠石灰进行不同时期细菌培养,菌株污染新的钠石灰进行菌落计数,80例气管
系统总结国内外典型的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与方法,并对其进行讨论,以便提出适合我国的沥青低温控制指标,为建立我国沥青路面低温抗裂设计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正>2010年,安徽六安市白鹭洲发现了一处战国至汉代墓群,《考古》2012年第5期刊发了该墓地战国墓M566的相关资料~[1]。该墓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玉器等随葬品129件,其中1
风力发电输出功率随风速变化波动较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威胁。采用在风电场并网侧增加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对风电场和电池储能系统结合模型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储
对元代有铭文铜权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和系统研究,可初步认为从元代早期(中统到大德年间)至元代晚期(至大到至正年间),铜权存在数量减少、重量递减的趋势,铭文体例也有所不同。
2008~2009年,在吐鲁番市巴达木墓地清理了6座墓葬,可分为斜坡墓道土洞墓、阶梯式墓道土洞墓和竖穴墓三种形制,出土陶器、木器、铜器、铁器、金器等50余件(组),年代分属春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