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程度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评价标准,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国家经济的迅猛增长。在我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制造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制造业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管理活动就是成本管理。成本的边际变化量和业务量变化方向不相关且成本和业务量是线性关系,这是传统成本性态理论的核心内容。但一些学者发现,在业务量下滑时有些成本的的边际减少值小于在业务量提高时它们的的边际增加值,“粘性”是学术界对这种不对称性生动形象的称谓,粘性通常在一类特殊的成本中观察获得的,这类成本无法直接计入某个特定产品或服务而是计入发生当期,我们称其为费用,此现象于是也被叫做费用粘性。诸多学者在近几年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费用粘性的存在,但有关其影响因素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首先对有关费用粘性的国内外研究内容做了介绍,其次将其概念做了界定,描述了它的特征,并阐述了相关理论,然后对可能影响费用费用粘性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结合理论分析,筛选出我国62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2007-2012年连续六个年度年报数据做了研究,对费用粘性的存在性以及不同经济区域、资本结构、资产结构、资产密集度和业务量变化幅度这五个影响因素进行验证,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2)不同经济区域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存在差异;(3)资产负债率高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其费用粘性大;(4)非流动资产比例大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其费用粘性大;(5)资产密集度高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其费用粘性大;(6)制造业上市公司业务量变化幅度越大,费用粘性越小。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对减少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费用粘性提出了优化中西部经济区域的经营环境、适度的负债经营、促进资产配置合理化、重视提升经营者素质和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这五个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