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模型课程作为大学数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一直受到在校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推崇,该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这门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素养和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数学建模课程在中学阶段并没有开设独立的课程,重视数学模型相关能力培养的学校也较少,为了充分发挥该课程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如何将这一类型的课程引入到中学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已成为国内外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数学模型的定义和发展展开,结合当前国内外中学阶段数学模型教学的开展状况,研究出一种适宜我国国情的数学模型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旨在有限的学时里加强学生数学建模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师的引导性,教师不再成为这门课程的主体,而是只负责制定学习计划,讲授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学生将自己完成问题分析、数据收集、处理和建模过程.数学模型教学将分为课堂与课后两个部分,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思考,逐步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课后鼓励学生团队独立负责解决问题,使用数学语言相互交流,促进团队协作.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问题并解决,学生的最终的解决方案将以论文材料的形式上交,教师针对上交材料给出评定结果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平时学业能力的一个参考.文章的第四部分结合一个具体的题目详细地阐述了数学模型的教学方法,主要从模型建立的四个步骤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分析能力、语言的表述能力、模型建立及验证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文章的第五部分通过将中学阶段的数学模型问题进行分类,给出了各类型题目的分析,便于教师结合平常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数学模型教学工作,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提高,将对学生的应试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建议教学中强调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应用,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还可以消除部分学生对物理等学科的恐惧感,使他们更快掌握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建模能力,为解决问题理清思路.文章的最后对通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此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的研究提出了展望.随着中学阶段数学模型竞赛的兴起,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应该重视中学阶段学生数学模型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