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与表现进行阐述与概括,然后从影响产业链控制权的主要因素——要素禀赋和市场结构因素出发,并通过对产业链纵向走势各环节的详细分析,得出中国产品出口面临的困境和中国缺失产业链控制权等问题,纵然要归因于中国产业或集群的过度竞争及技术水平低下,但其实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的销售网络或者说我们的流通渠道被国外控制的结论。即生产制造方面的压力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源自流通,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不是生产制造能力而是流通能力。同时,指出当今中国流通最大的问题是,在国外大型流通企业特别是大型零售商大肆进举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本土传统的专业化流通组织(专业市场)却由于世界经济形式的发展开始暴露出它的一些弱点,即由于组织性与专业性程度低造成其流通效率低下,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掣肘中国国际竞争力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大型制造商自建流通渠道和国外大型零售商控制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国专业化流通组织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但由于国情差异和现实条件的制约,中国流通体系的建造不应该过多的参考国外的经验。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流通业的发展不能也不可能完全绕过加工制造环节,只想单纯的建立高效率的流通体系是不具有现实意义的。所以中国要建造有效率的流通体系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找寻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且现在这种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现在全球还处于经济危机时期,但我们要看到危机的另一面就是机遇,’现在正是提升中国流通业的战略地位时机。本文创新地提出,中国应该趁这次国际经济危机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之机遇,世界经济重心转移之机遇,从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向世界加工制造-分销(批发)中心转变。努力把分销这个环节留在中国,在制造和分销上形成整合力,以达到向上控制原料商、生产商,向下控制零售企业的效果并最终实现产业链控制权的再分配目的。这给处于后经济危机环境下的中国就如何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思路。本文提出的建立以分销环节为主导的产业链整合模式,可通过在中国搭建强大的分销平台、建设产销联盟组织等方式来实现。其实产业链整合具有巨大的优势已是公认,但关系到产业链整合的成败问题,即整合形成后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如何维持其稳定性却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本文正是基于此,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分析,提出产业链整合后要使它产生最大效率和保持稳定性应当重视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不仅通过博弈模型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分析、论证了产业链整合组织确有其存在的意义,还具体给出了如何分配利益以保持产业链整合组织稳定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较适合中国当前发展的产业链整合组织的具体形式的建议,即通过建立“大壳加小壳”的壳组织式分销平台、具中国特色的综合商社这两种产业链部分整合组织,以期尽快实现中国控制产业链分销环节进而夺得产业链控制权的目标。本文同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博弈模型等方式对相关理论和结论进行了证明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