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探究导师临床经验方健脾疏肝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郁脾虚型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fic pain syndrome,EPS)的疗效,对经验方及耳穴贴压治疗进行客观评价,以便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及临床推广。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符合本试验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型上腹痛综合征患者13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A和试验组B,每组各45例,治疗上,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试验组A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健脾疏肝汤治疗;试验组B在试验组A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疗程均为4周。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各项症状积分变化,治疗结束后整合及处理数据,最后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三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构成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总体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对照组、试验组A、试验组B总有效率分别为75.56%、95.56%、97.78%;试验组B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组A,而试验组A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症状总积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B症状总积分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及试验组A,试验组A症状总积分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4.主要症状积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上腹痛、上腹部灼烧感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O.01);且试验组B优于对照组及试验组A(P<0.01);试验组A优于对照组(P<0.01)。5.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三组患者经治疗后在腹胀、纳差、暖气和反酸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改善腹胀、纳差症状方面,试验组B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试验组A(P<0.01);试验组A在腹胀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纳差症状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嗳气、反酸症状方面,试验组A、试验组B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而试验组B与试验组A在改善患者嗳气、反酸症状则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在失眠、易怒症状方面,三组治疗后,对照组在失眠及易怒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异(/>0.05);而试验组A、试验组B治疗后症状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B优于试验组A(P<0.01)。结论:1.健脾疏肝汤治疗肝郁脾虚型上腹痛综合征疗效确切,临床疗效显著,是一个安全可行的有效经验方。2.健脾疏肝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缓解整体症状疗效更佳,特别在上腹痛、上腹部灼烧感、腹胀、纳差、情绪及睡眠症状的改善方面更具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