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中实施的社区共管,是指让社区参与保护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并与保护区共同管理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帮助社区合理利用资源从而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共途径一方面是使社区在发展中能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保护区资源的破坏;另一则是方面帮助社区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减小由于生态保护给社区发展带来的限制和约束,使社区能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并积极地参与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参与式社区生态保护是目前国际国内普遍推行的生态保护模式,它对于区域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实体,通过对境内实施的生态保护社区共管实践的深入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和德尔菲法,建立社区共管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社区共管的成效,同时提出可持续的社区共管发展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蜂桶寨自然保护区2007年和2009年社区共管成效得分别为2.4192和2.9161由于管理条件、投入机制等因素的引导,2009年社区共管成效明显提升。(2)问卷调查分析表明,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实践仍处起步阶段,客观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和文化站的数量远远不够)、公众保护意识不高、替代生计模式单一、就业机会偏少、社区收入较低是影响社区共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3)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主要对策应着重于加大思想教育;建立符合宝兴县蜂桶寨乡发展的替代生计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共管组织;建立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