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胶质瘤、转移瘤中血脑屏障形态及功能的改变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对于恶性脑肿瘤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手术切除后不可避免总会有一些肿瘤细胞的残存,从而易引起肿瘤的复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化疗对提高病人的平均生存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多年来,由于受血脑屏障的影响,化疗在脑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一直未得到确立。脑肿瘤对血脑屏障破坏与否及破坏程度,虽然有较多报道,但目前结果仍不趋于一致。 紧密连接(TJ)作为血脑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ZO-1是构成紧密连接必不可少组成成分,ZO-1表达水平下降或缺失会造成TJ结构松散甚至分解,最终影响血脑屏障功能完整性;新生微血管生成为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奠定了基础,新生微血管在脑肿瘤血脑屏障功能维持中占重要地位,CD34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标记物之一,反映了微血管密度;星形胶质细胞是由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构成的一种中间丝,星形细胞足突扩大形成脚板,构成血脑屏障的胶质膜,胶质膜对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拟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探讨脑肿瘤血脑屏障所发生功能和超微结构变化,为临床上化疗药物应用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选取2004-2005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初次行手术治疗且术前均未行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特殊处置的68位脑肿瘤患者的标本共计77例。其中正常脑组织9例、肿瘤组织68例;将术中采到的新鲜标本迅速分别投入4%戊二醛固定液和4%多聚甲醛中固定、包埋,备透射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用。所有组织均行HE染色,按WHO(2000)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明确病理诊断,各级别星形细胞瘤38例,不同来源的脑转移瘤计30例,9例正常脑组织取自脑肿瘤患者行皮质造瘘时;均经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所证实。 应用H-75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各级别星形细胞瘤和不同来源脑转移瘤血脑屏障各8例行超微结构观察,重点观察基膜、紧密连接、内皮细胞、吞饮小泡的变化及有无窗孔结构的出现。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CD34、ZO-1、GFAP蛋白质在全部标本中的表达;对CD34和GFAP的表达在显微镜下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对ZO-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反应物进行定量检测,测定切片中阳性反应物的灰度。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各组CD34、ZO-1、GFAP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检验标准采用P<0.05。 结论: 1.透射电镜对星形细胞瘤和脑转移瘤血脑屏障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血脑屏障破坏较低级破坏明显;脑转移瘤血脑屏障破坏比胶质瘤破坏更明显,可能是脑转移瘤发生血道转移的途径;脑转移瘤微血管周围没有胶质膜,即脑转移瘤发生转移后,本身未形成完整的血脑屏障。 2.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GFAP、ZO-1表达下降,可能是引起血脑屏障破坏,造成瘤周水肿的原因之一。 3.ZO-1和GFAP相关性较密切,可能是由于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紧密连接的营养和支持。 脑肿瘤血脑屏障所发生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将为脑转移瘤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化疗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鲜红斑痣模型鸡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目的:研究外用5-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ALA)并630nm红光照射对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动物模型鸡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探讨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PWS的可行性。方法:80只莱亨鸡随机分为10组:空白对照组,单纯外用ALA组,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甚至急性肝衰竭都可导致肺脏血管床的复杂变化,临床上表现为肝肺综合症(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和门脉肺高压(portal pulmonary hepertension,PPH),两者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MSC)是指一群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肌腱细胞甚至肝脏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由于其分化的多样性及在体外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