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物品到文化商品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越边境两村一街为田野点,通过对苗族服饰社会生命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呈现与分析,讨论苗族服饰经由商品化以及去商品化所生发的意义变迁,以此说明不同场域内衣物的符号所指不同。也即是在物的社会生命历程中,其自产生便遭遇不断,而构成为丰富的物的文化传记。全文包括绪论与正文和结语,正文包括一、二、三、四章,分述以下几章内容:第一章:叙述与讨论作为文化物品的苗族服饰。首先追溯历史中苗族社会的生计方式及其社会结构的组成方式,以此探讨麻衣和麻布在苗族社会文化中的位置;基于此,通过一些当地的传说故事与集体记忆,分析苗族社会中传统服饰符号体系的建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以及辨析族群称谓(他称与自称),分述性别、族群与衣物的关系如何固定下来,并书写布与布衣的不同生命。第二章:通过文献资料和访谈,回顾边境地区道路的开通,以及集市的形成,如何影响苗族服饰的商品化(从文化物品到文化商品)及苗族服饰的商品化有何意义?交代苗族社会生计变迁的背景下,苗族服装的生产与交换进入商品时代,发问从自给自足到取道市场各取所需的背后机制是否基于自我性别认同与族群认同的需要?第三章:回答问题。讨论性别如何定位以及社会分工的问题,描述当代苗族社会服饰与性别之关系的嬗变,也即服饰与性别之间的不对称关系的形成,以及性别社会关系,或因业缘而结成的族属关系对于社会秩序重建的意义。进而,分析特殊化的衣物其与族群的关联程度,也即回应对于衣物的使用便是族群认同的体现。重点强调在衣物的瞬时消费过程中分析苗族认同的建立依据,包括跨境贸易中消费心理与行为过程。第四章:重新思考“传统”的定义,过去的“自我”作为他者,其“传统”既有别于今日“自我”,也相异于古今的“他者”。就其一脉相承而言,“传统”无疑是时间的产物。另,提出“物表达‘我’与‘我’表达物”的疑问,以“混搭”应之,则衣物并不可表达“我是谁”,“我”穿或不穿什么不能证明“我”是或不是谁。结语:中越边境苗族服饰从文化物品到文化商品的社会生命历程,不仅再现了物所具备的丰富的社会遭遇,从商品化到去商品化(特殊化)而再成为文化物品的经历,同时也指明物在变动不居的过程中社会关系的变迁与整合。据此,提出物的社会生命史既指物在历时过程中遭遇的记录,也指共时内因流动所形成的轨迹网络。以及,我们是在物的消费与使用的过程中建构自我,也在消费使用的的过程中解构自我,而成为商品时代的芸芸众生。
其他文献
中国民间美术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延续着原始艺术,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中国动画与民间艺术密不可分,追根溯源,中国的皮影戏可以算
马克思把实践作为其哲学为立足点,从而确立起其独特的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尤其强调改变世界,从而使其实践概念包含着创新的含义,我们把这层创新含义称为实践创新。马
电子化政府是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的整合概念。其内涵在于建立一个虚拟政府,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电子化政府对于提高政府回应力、政府政策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6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每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
建立了基于云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与系统的评价步骤,并以渤海湾某工程海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为例,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综合评价法具有简洁和易操作等优点.基于云理论
近年来,各个国家积极发展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与此同时,城市地铁运营诱发的环境振动的问题也愈发突出,目前国内外虽然开展了很多相关科研工作,但是仍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论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环境振动的文献,对地铁环境振动开展理论分析。根据成都地铁10线华兴站-金花站区间隧道地面振动源强和地面环境振动的实测数据,分析探讨地铁车辆运行时诱发的环境振动特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
道德教育的基础是利他还是利己,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我国长期以来的道德教育以利他为根据,将无私利他与自我牺牲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甚至将利他等同于善,与牺牲自己
离心泵作为核心装置在水力输送、提水灌溉、抗洪排涝工程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河流属于多泥沙河流,离心泵在输送水流过程中,都会不同程
出口定价和国内定价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特征不同。本文从需求角度出发,考察中国水果主要出口市场需求、结构和竞争情况,并构建相应指标和面板模型来分析各影响因素和出口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