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词的不断出现以及旧词的逐渐消亡,是语言词汇发展的规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这些新词语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忠实地反映人类社会的变化,思想的更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中国加入WTO,英语这一国际性的语言变得更为重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词新语,外语工作者有责任及时将它们译成准确、地道的外语,这也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一部分。然而,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同一新词有多种不同的翻译的混乱局面;另一方面,误译层出不穷。大量的误译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交流,削弱了我们对外宣传效果。为了减少和避免在新词翻译中的误译,以使译文更接进于“信、达、雅”的境界,翻译工作者有责任对在新词翻译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语言学和文化传播方面着手,通过对所收集到的大量的误译的例子的分析,发现造成新词翻译中的误译主要由这几方面因素造成的:英汉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理解因素、翻译策略以及译者自身的能力。同时,我们发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1)中国式英语;(2)忽视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3)对原语词语意思的错误理解;(4)语域方面的错误;(5)回译不到位;(6)在翻译政治词语时不够谨慎;(7)忽视文化上的差异。在剖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我们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作为理论基础,结合新词翻译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翻译原则,并探讨了新词翻译的一些有效手段。最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准确是新词翻译的根本,正确的理解是准确翻译的前提;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忠实和通顺的辩证关系,忠实指的是忠实于新词的原义,通顺指的是译文能被广大读者读懂;此外,新词的翻译对译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称职的译者不仅要精通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还要拥有广博的社会和文化知识,以及敏锐的洞察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的能力,并且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词的翻译工作中做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