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V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毒株之间的交叉保护不好。自1997年QX型IBV于山东被发现以来,该血清型在全国广泛流行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IBV血清型。由于Mass型毒株与QX型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在我国广泛使用多年的Mass型疫苗对QX型IBV的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研制QX型疫苗对于IB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研制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LaSota株+QXL87株)”(以下简称LaSota+QXL87二联苗)即将获得新兽药证书,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该产品,本研究评价了疫苗对IBV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1 La Sota+QXL87二联苗对QX型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QX型IBV可分为Ⅰ亚型和Ⅱ亚型,Ⅰ亚型为早期毒株,而Ⅱ亚型为2010年后出现的毒株。本研究评价了 La Sota+QXL87二联苗对不同亚型QX型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攻毒所用的CK/CH/JS/2016/2株(简称JS-2株)属于Ⅰ亚型,CK/CH/JS/2016/1株(简称JS-1株)和CK/CH/FJ/2016/1株(简称FJ-1株)属于Ⅱ亚型。取1日龄SPF雏鸡60只,分为6组,每组10只。其中3组于1日龄通过滴鼻点眼的方式进行La Sota+QXL87二联苗免疫,免疫剂量为1羽份/只(约含IBV QXL87株103.5 EID5o/0.1mL);另外3组为非免疫攻毒对照组。14日龄时,免疫组和对照组分别用JS-1株、FJ-1株、JS-2株通过滴鼻点眼的方式攻毒,剂量为104.0EID50/0.1mL。攻毒后每日统计各试验组发病和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5 d、7 d和9 d采集所有试验鸡的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以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排毒监测。攻毒后14d,将所有试验鸡处死并剖检,观察并记录气管和肾脏病变;然后采集气管制备气管环,在显微镜下观察气管上皮细胞纤毛的运动情况。结果显示,La Sota+QXL87二联苗对Ⅰ亚型和Ⅱ亚型QX型IBV强毒株的攻击均能提供80%以上的保护率,免疫组比对照组在攻毒后的排毒水平显著降低;剖检发现,对照组在攻毒后气管内有大量黏液,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停滞,肾脏明显肿大,而免疫组未见明显病变。2 La Sota+QXL87二联苗与其他IB活疫苗对QX型毒株的免疫效力比对试验虽然QX型毒株已成为我国流行的最主要血清型,但尚没有对应血清型的疫苗获批上市。目前国内使用的IB活疫苗主要包括三种血清型,分别为Mass型(H120株和Ma5株)、tl/CH/LDT3/03 型(LDT3-A 株)和 793/B 型(4/91 株)。本试验将 LaSota+QXL87 二联苗与其他4种IB活疫苗(H120株、Ma5株、LDT3-A株和4/91株)进行了平行比对,评价这些疫苗对QX型强毒株的免疫效力。取1日龄SPF雏鸡60只,分成6组,每组10只。其中5组于1日龄通过滴鼻点眼的方式分别免疫LaSota+QXL87二联苗和其他4种商品化IB活疫苗,免疫剂量均为1羽份,另外1组作为非免疫攻毒对照组。免疫后14d,用QX型强毒株CK/CH/JS/2010/12株(简称QXL)通过滴鼻点眼的方式进行攻毒,剂量为104.0 EID5o/0.1mL。攻毒后每日统计各试验组发病和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5 d、7 d和9 d采集所有试验鸡的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以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排毒监测。攻毒后14d,将所有试验鸡处死并剖检,观察并记录气管和肾脏病变。结果显示,根据临床症状评估,La Sota+QXL87二联苗免疫组和Ma5株免疫组保护率均达80%,而H120株免疫组、LDT3-A株免疫组和4/91株免疫组保护效力仅为10%~30%之间。排毒监测结果显示,La Sota+QXL87二联苗免疫组在攻毒后7 d排毒高峰期的排毒量与其它4个免疫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综合临床保护和排毒保护两个指标,La Sota+QXL87二联苗对QXL株的免疫保护效力显著优于其他4种疫苗。3 La Sota+QXL87二联苗对非QX型流行株的免疫保护试验除主要流行的QX型毒株外,当前国内还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其他血清型强毒株,其中最为常见的为TW-Ⅰ型和TC07-2型。本试验以La Sota+QXL87二联苗进行免疫,分别用TW-Ⅰ型和TC07-2型强毒株进行攻毒,以评价该疫苗对非QX型流行株的交叉免疫保护效力。取1日龄SPF雏鸡80只,分成4组,每组20只。其中2组为免疫组,于1日龄通过滴鼻点眼的方式免疫LaSota+QXL87二联苗,免疫剂量为1羽份,另外2组作为非免疫攻毒对照组。免疫后14d,分别用TW-Ⅰ型强毒株CK/CH/AH/2011/3株(简称AH/2011/3株)和TC07-2型强毒株CK/CH/FJ/2017/1株(简称FJ/2017/1株)通过滴鼻点眼的方式进行攻毒,剂量为104.0EID50/0.1mL。攻毒后每日统计各试验组发病和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5 d、7d和9d采集所有试验鸡的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以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排毒监测。攻毒后14d,将所有试验鸡处死并剖检,观察并记录气管和肾脏病变。结果显示,La Sota+QXL87二联苗对AH/2011/3株和FJ/2017/1株临床保护效力分别为60%和65%,但免疫组与攻毒对照组的排毒水平差异不显著(P>0.5)。说明La Sota+QXL87二联苗对TW-Ⅰ型和TC07-2型流行株只能提供部分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