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确诊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分别进行传统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回声特征、是否有微钙化、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的形态、分布。造影剂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超声造影剂SonoVue,配制成5ml的乳状微泡悬液,经肘静脉团注2.4ml造影剂/人次,随后注入5ml生理盐水冲管,在低机械指数状态下双幅实时观察乳腺癌患者肿瘤内的造影剂灌注特征。造影仪器采用Philips iU 2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L9-3高频线阵探头,频率3-9MHz。记录时间均为120秒,对储存图像回放分析,观察肿瘤内造影后的增强表现。应用自动描记时间-强度曲线,观察造影剂的峰值强度(DPI)。所得结果与X线钼靶、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符合正态分布)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不符合正态分布)表示。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超声检查乳腺肿瘤体积的变化,超声、X线钼靶检查体积变化的差异,超声造影诊断与病理结果的差异。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60例病理诊断确定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超声二维(2D)检查显示,乳腺癌肿瘤的体积比化疗前明显变小;超声造影检查显示,乳腺癌肿瘤内的造影剂灌注面积比化疗前明显变小;乳腺癌肿瘤内的造影剂灌注增强强度较化疗前有明显变化:时间-强度定量分析Gamma-variate(伽马拟合)后显示,95%患者化疗后肿瘤内的造影剂灌注的强度减弱。病理结果证实,肿块内细胞凋亡、组织坏死明显。超声造影强度减弱区与病理组织坏死结果相一致。结论:与X线钼靶相比较,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不但能清晰地反映新辅助化疗后乳腺肿瘤的体积缩小程度,还能够安全、无创、直观地评价肿瘤内新生血管网的特征,从而间接反映了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