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希腊诞生到现代,戏剧一直是广受大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既是文学文本,同时也是舞台艺术,这种二元性决定了戏剧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相比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翻译及翻译研究而言,戏剧翻译及其研究的历史要短得多,此外,由于戏剧文学的特殊性以及戏剧翻译的复杂性,戏剧翻译研究一直以来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对戏剧译本的评价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家之言往往难以服众。但是鉴于戏剧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戏剧翻译在促进世界各国戏剧文化的交流、指导演员表演等方面所具备的重要作用,亟待建立一个科学、公正、客观的戏剧评价体系。近年来,戏剧文体学在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恰好为建立这样一个戏剧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的平台。戏剧文体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将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等相关领域的理论运用到戏剧文本分析的一种新的分析模式。本文将从戏剧文体学的视角,借助语用学和话语研究的相关理论工具:话语标记语、话轮转换和言语行为理论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Measure for Measure的三个译本(英若诚译、朱生豪译及梁实秋译)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就是将戏剧文体学应用到戏剧翻译研究中来,丰富现有的戏剧翻译研究实践,进而为建立一个较为客观的戏剧翻译评价体系作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