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音乐认知,同时更需要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并激发起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和其他门类的艺术相比,它不仅擅长激发人们内心对情感的感知能力,更擅长用有组织的乐音吸引住每一颗跃跃欲试窥探世界的心。小学低段(一、二年级)的学生对未知的世界有着无比强大的好奇心,这份好奇心会引导他们去探索更多有趣的事物,开发他们的潜力。同时,音乐是一门“声情并茂”的艺术,有着丰富而多元的情感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情感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才能激发共鸣,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因此,准确而细致地在课堂上将音乐的魅力传递给学生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最大的责任,是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能逐渐找寻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培养音乐兴趣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体验的前提是有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兴趣的培养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音乐知识科学、艺术、化繁为简地传递给学生。需要认识到的是,小学低段(一、二年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且缺乏音乐体验方面的意识。作为老师,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必备武器,通过了解家校情况、与管理者和学生家长互通有无、分析低段学童的心理特点及生活学习情况,着力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公,主动去感知音乐,让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和看法。针对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笔者立足于课堂欣赏课教学组织这个维度,选择二年级课例作为观察案例进行分析,力求探索出提高小学低段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更希望以自己实践的一点认知,引起更多同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助推小学素质化教育的进程。文章从选题背景、课堂分析到实施过程、教学方法、课堂延续等方面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