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下肢手术患者镇静作用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镇静的适宜负荷剂量和临床药效动力学。 方法: (一)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镇静适宜负荷剂量的探讨 选择5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肢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手术时间2~4h,体重指数(BMI)18~29kg·m-2。按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D1、D2、D3、D4组剂量分别为0.25、0.5、0.75、1μg·kg-1,D0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血压,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给药前连接Narcotrend监测意识状态。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给药:0.5%布比卡因10~15mg(配制重比重局麻药: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硬膜外置管以备术中追加局麻药,麻醉效果满意并将平面调至T10以下。腰麻平面稳定后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采用Graseby3500注射泵BOLUS模式,给药时间均为10min。 连续监测泵药前(T0),泵药后5min(T5)、10min(T10)、30min(T30)、60min(T60)、90min(T90)、2h(T120)及4h(T240)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pO2、Narcotrend指数(NI)、Ramsay评分。观察过程中,给药后心率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下肢手术患者镇静作用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镇静的适宜负荷剂量和临床药效动力学。 方法: (一)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镇静适宜负荷剂量的探讨 选择5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肢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手术时间2~4h,体重指数(BMI)18~29kg·m-2。按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D1、D2、D3、D4组剂量分别为0.25、0.5、0.75、1μg·kg-1,D0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血压,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给药前连接Narcotrend监测意识状态。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给药:0.5%布比卡因10~15mg(配制重比重局麻药: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硬膜外置管以备术中追加局麻药,麻醉效果满意并将平面调至T10以下。腰麻平面稳定后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采用Graseby3500注射泵BOLUS模式,给药时间均为10min。 连续监测泵药前(T0),泵药后5min(T5)、10min(T10)、30min(T30)、60min(T60)、90min(T90)、2h(T120)及4h(T240)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pO2、Narcotrend指数(NI)、Ramsay评分。观察过程中,给药后心率低于基础心率25%的患者给予阿托品0.1~0.5m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唤醒患者并给予面罩吸氧。 (二)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患者镇静的临床药效动力学 选择4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手术时间2~4h,体重指数(BMI)18~29kg·m-2。按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将病人随机分为D1(0.25μg·kg-1)、D2(0.5μg·kg-1)、D3(0.75μg·kg-1)、D4(1.0μg·kg-1)组,每组10例。 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ECG)、SpO2。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给药:0.5%布比卡因10~15mg(配制重比重局麻药: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硬膜外留置导管备用,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连接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待麻醉效果完善后,于手术开始(切皮)前20min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给药时间均为10min。 记录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Narcotrend指数(NI)(NI<80为镇静有效)、Ramsay评分和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等,选取右美托咪定镇静效应较明显的时间点,比较右美托咪定剂量与镇静效应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强的效应指标,用Probit法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患者镇静有效的ED50、ED95。 结果: (一)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镇静适宜负荷剂量的探讨: (1)与给药前相比,D1~D4组在T10、T30、T60、T90时HR均降低;D4组在T10、T30、T90时低于D1和D2组,在T90低于D3组。D2、D3组MAP在T30、T60时降低,D1组在T30时降低(P<0.05),D4组T5、T10时MAP升高,T60、T90时MAP降低。 (2)与给药前比较,D1~D4组在T10、T30时NI下降(P<0.05);D2~D4组在T10、T30、T60时Ramsay评分均升高;D0组NI和Ramsay评分在T30时与D2~D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D4组中有3例患者给药后因舌根后坠导致SpO2<94%,通过托下颌、改变体位后SpO2恢复98%以上。术后4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发生。 (二)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患者术中镇静的临床药效动力学 (1)与给药前相比,D1~D4组NI在T10、T30时下降,D2~D4组Ramsay评分在T10、T30、T60时均升高。在T30时D0组NI、Ramsay评分与D2~D4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与给药前相比,D1~D4组HR在T10、T30、T60、T90时降低,D4组MAP在T5、T10时升高;组间比较:D1组、D4组MAP在T10、T30有明显差异,D4组明显高于D1组。 (3)右美托咪定剂量与T30时的NI、Ramsay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357、0.644(P<0.01)。右美托咪定药效学指标为NI时ED500.725μg·kg-1(95%CI0.411~1.281μg·kg-1)、ED951.445μg·kg-1(95%CI1.067~3.778μg·kg-1);右美托咪定药效学指标为Ramsay评分时ED500.813μg·kg-1(95%CI0.593~1.544μg·kg-1)、ED951.645μg·kg-1(95%CI1.184~5.554μg·kg-1)。 结论: 1.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0.75μg·kg-1用于下肢手术镇静,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中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且无呼吸抑制。 2.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后30min可达到镇静最大效应,且右美托咪定剂量与NI、Ramsay评分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57、0.644。 3.右美托咪定药效学指标为NI时ED500.725μg·kg-1(95%CI0.411~1.281μg·kg-1)、ED951.445μg·kg-1(95%CI1.067~3.778μg·kg-1);右美托咪定药效学指标为Ramsay评分时ED500.813μg·kg-1(95%CI0.593~1.544μg·kg-1)、ED951.645μg·kg-1(95%CI1.184~5.554μg·k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