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角度解读《金融家》主人公柯帕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表于1912年的《金融家》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西奥多·德莱赛所著的《欲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两部是《巨人》和《斯多噶》。三部小说主要依据来自美国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活跃在芝加哥的金融大亨查尔斯·T·耶基斯的真实经历。三部曲的故事背景是十九世纪末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当时美国正处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时期。主要描绘了小说主人公弗兰克·柯帕乌从一个费城的银行职员的儿子成为金融家的经过,以及他在费城金融界的罪恶活动。作者通过对柯帕乌和市财政局长斯坦纳狼狈为奸、营私舞弊的描写,暴露了资本家剥削人民、投机欺诈、横行不法的积累财富的卑劣手段,猛烈抨击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本质。本文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角度分析柯帕乌的心理历程。拓展了国内对西奥多·德莱赛的研究,有利于中国读者更进一步认识他的小说《金融家》的内涵和意义。本文结合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作品中的主人公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兴衰沉浮的描述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社会的生存环境,指出个人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美好愿望与美国社会腐朽阴暗的制度之间的强烈反差。《金融家》的成功对西奥多·德莱赛以后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德莱赛的其他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这部作品的影子,所以研究《金融家》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德莱赛的其他作品和美国社会也有一定的帮助。目前,国内学术界对《金融家》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点:1、对作品的消费和消费伦理的研究2、对作品描述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腐败的批判3、对作品描述的金钱万能和享乐主义的批判4、对于美国梦的破灭及资本主义伦理道德的伪善和残忍进行了揭露。国外对《金融家》的写作背景,作者思想来源,作品的主题以及事件做了大致介绍,但对文本分析没有深入的探讨。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作者和小说《金融家》的简介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及文献综述。论文的第二章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本文主要使用了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本我,超我理论)来解析文本。论文的第三章分析了主人公柯帕乌本我的形成原因及具体体现。论文的第四章讨论了以柯帕乌的妻子莉莲和柯帕乌的情人爱玲的父亲巴特勒为代表的超我同柯帕乌的本我之间的斗争。第五章则分析了柯帕乌处在不利局面下的自我和防御机制。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对这篇论文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总结。《金融家》中主人公柯帕乌兴衰沉浮中心理变化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状况,而且真实再现了19世纪美国人梦想破灭,历经痛苦的矛盾挣扎,从心理角度对社会小人物处在成功的光环下的内心失落感和心理危机感做了鲜明的对比。这对于我们思考和认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通过总结近年来慈菇淀粉的研究现状,包括慈菇淀粉的理化性质、提取方法以及不同的改性方法对理化性质的影响等内容,展望慈菇淀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对森林火灾案件现场照相的必要性、特点及现场照相应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重点论证了森林火灾现场照相应拍摄的内容、方法、特点及要求。
由于森林火灾案件具有起火原因复杂、证据难取等特点,对涉案嫌疑对象的审查难度较大。心理测试技术在森林火灾案件调查中加以运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帮助办案单位判断被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这样描写对美感的体验:“当美感动我们的瞬息之际,我们可以感到胸部的一种灼热,一种剧痛,呼吸的一种震颤,眼睛的一种湿润,小腹的一种骚动,以及除此以外的
本文以出土的夏商时期陶大口尊资料为主,运用类型学、统计学、文化因素分析法等考古学方法,讨论了夏商时期陶大口尊的命名、型式、期段和年代、区域分布、功用等,最后就相关
通过对闽浚2号轮高胀冲水系统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分析,对方案设计及改备选择进行比较,阐叫设备的选型,使用效果以及其经济效益。
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频繁的一种手段,课堂提问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效果。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行为,具有特定的规律与功能。许多学者和中学
唐朝从它诞生开始便显示了博大的继承与包容之胸怀,周隋典章、府兵军功,尚武崇文,以致百年之中国力迅速强盛,民族自豪感空前活跃。“诗言志”,时代脉搏跃动中,诗歌的发展也同
为稳步推进麒麟区辣椒产业健康发展,探索适宜麒麟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朝天椒品种,结合麒麟区气候特点,收集了国内栽培的7个朝天椒品种与主栽品种王中王进行露地栽
沙门氏菌是一种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可使人和多种动物患病.凡是能使人和动物患病的细菌都称之为致病菌,所以沙门氏菌也属于致病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