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反垄断法对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之规制为主题,结合美国、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及判例制度,对有关企业滥用市场优势的行为进行了经济分析,详细探讨了反垄断法对企业滥用市场优势行为的规制理由、方法及效果,检讨了相关制度的得失。作者将反垄断法的判例分析贯穿全文,并时刻不忘对在反垄断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认真的思考。经济学理论对反垄断法司法决策的影响之深无一部法律能与之相比,政府的经济政策在反垄断法的执行历程中留下的烙印也显示出反垄断法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些是作者在探讨相关问题时时刻牢记在心的。本文共分八章,约35万字。 第一章探讨了与反垄断法有关的经济学理论。本章也是全文的分析基础。本章涉及到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价格与产业组织理论。成本/价格分析是滥用行为分析的基础,也是判断是否存在某些滥用行为的标准。产业组织理论提出的四个竞争模型,虽然并未完全反映现实经济的真实情况,但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明晰的分析框架。本章对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观点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经济学在反垄断法的案情分析与实施中的作用。 第二章探讨了反垄断法的目标与基本原则。反垄断法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同时,它还要兼顾若干社会政策目标,主要是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保护每个企业的公平和公正利益以及维护民主制度的经济基础。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是反垄断法的两个基本原则。本章探讨了这两个原则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两个原则的融合。这两个原则在各国的反垄断立法和执法中都有体现。 第三章对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主体——企业、市场优势的界定及构成、滥用的构成要件进行了探讨。对市场优势、垄断、市场控制力三个概念进行了比较。市场优势地位的构成分为三个方面:相关市场的界定,包括相关产品市场、相关地理市场和相关时间市场;市场优势地位的标准;以及因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企业与一家企业之间因依赖性而形成的市场优势地位。滥用是个客观概念,具有严格的构成要件。 第四章探讨了超高定价行为。首先论述了反垄断法对超高定价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和有关国家和地区对超高定价的法律规制。本章重点论述的是自然垄断企业的超高定价及规制问题。作者认为,由于自然垄断企业存在超高定价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规制是必需的,美国法上的投资回报率价格规制和英国法上的最高限价规制方法各有长处,设立一种激励性的价格规制方法更符合自然垄断企业的经营情况。作者对我国自然垄断企业的改革与建立竞争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五章探讨了价格歧视的概念、认定、价格歧视与差别待遇和套利行为的区别,价格歧视的动机与构成要件,价格歧视的方法与类型,若干国家与地区对价格歧视的法律规制,价格歧视对竞争的影响,价格歧视的抗辩及价格歧视法的存废争论。作者认为,基于价格歧视对限制竞争的影响,虽然在认定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价格歧视法仍有存在的必要。 第六章探讨了掠夺定价问题。首先对掠夺定价的概念与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和疏理了掠夺定价的法律规范。掠夺定价涉及复杂的经济问题,本章对完全信息条件下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掠夺定价进行了经济分析。自从阿瑞达-特纳确立了他们的掠夺定价规则后,美国学术界对掠夺定价的法律标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章对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美国掠夺定价判例法的演变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掠夺定价的效率抗辩涉及企业的正当的市场经营,需要认真对待,详细分析。 第七章探讨了搭售行为。首先探讨了搭售的定义及构成要件,对搭售的立法例进行了梳理,研究了搭售的种类及搭售的原因,分析了搭售的杠杆作用理论,重点探讨了搭售的理论研究与美国反垄断政策的演变,最后,作者概括了搭售的检验标准与步骤。 第八章探讨了拒绝交易行为。首先探讨了拒绝交易的概念、动机、构成要件。拒绝交易的类型分为单方拒绝交易、联合拒绝交易和独家交易三种,并对这三种拒绝交易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对美国和欧共体的拒绝交易的立法与典型判例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关键设施与拒绝交易的关系以及拒绝许可知识产权的情况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