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基础,公众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而医生作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之一,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在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相互矛盾的是,中国医疗场所暴力事件不断,医患紧张、医疗冲突、医患冲突不断上演,公众对医生信任度一度下滑,极端伤害医生事件频频发生,甚至牵连影响到从医人员的职业发展,暴力伤医事件让从医人员失去信心,医疗人员缺失导致整个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更加影响公众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公众与医生之间的信任体系断裂,医疗机构在公众心目中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大幅降低,直接影响到广大公众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和谐稳定。 毋庸讳言,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度在中国一路下滑,形成了公众信任的危机。本文通过对社会大众群体中各个层次人群的调查研究,调查中国公众对医生信任基本情况;从公众信任理论角度出发,以公共产品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将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度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等定量分析出影响因素,例如:内部包括公众本身情况、健康情况、经济承受能力等;外部因素包括社会信任、医疗保障条件、医生专业技能、医疗卫生体系等方面。对影响信任度的原因及变量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出影响公众对医生信任度的深层次原因有公众和医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公众信任机制断裂、社会媒体舆论导向等。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和理论分析,研究目前中国公众和医生之间的信任体系重建内容,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公共产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从公众、医生、医疗机构、政府等角度,针对分析出来的信息不对称、公众信任不完善、舆论导向等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加强公众科学认知和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公众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完善医疗机构运营机制、重建公众信任机制、加大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