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jkh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当多个银行无法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债务展期或获取新的资金而面临困境时,就会发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会对银行、存款人和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监管当局针对危机中暴露的监管漏洞和缺陷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确立了一系列风险监管的新标准。新监管标准加强了对银行资本、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由此导致的损失。但正在持续完善的新监管标准仍不能满足银行业风险日益复杂的监管需求,对系统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仍存在较大缺陷,构建全面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学术界、银行业和监管部门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体系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业务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持续加深,系统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来自存款流失、资产价格变化、复杂而紧密的银行间联系和市场行为趋同等压力使系统流动性风险成为了威胁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建立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由存款减少、资产价格变化和银行间一致性风险承担行为引发的系统流动性风险问题,从根本上探寻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制,建立识别、度量和防范系统流动性风险的方法、工具和管理体系,为维护银行业整体稳定、避免系统性流动性风险的积累和扩散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流动性风险的内涵、理论演进、管理方法与实践,探析了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路径、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现状及系统流动性风险潜在的诱发因素,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根据系统流动性风险产生原因的不同,从外生冲击和内生因素两个方面研究了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制、度量方法及管理手段。在外生冲击方面,基于银行间直接和间接资产负债表联系,研究了由存款流失和共同资产价格下降导致系统流动性短缺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构造了存款系统流动性风险和共同资产系统流动性风险度量指标,并运用中国上市银行数据进行实证测度。实证研究表明,由存款冲击引发的系统流动性风险从2007年至2009年持续增加,2010年至2014年有所下降,2015年则大幅提升;政府及中央银行债券和金融机构债券是系统流动性风险较高的资产类别,衍生金融资产、权益类资产和贵金属是系统流动性风险较低的资产类别。基于实证结果,从资产配置策略和行业资本两个角度提出了外生冲击下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手段。在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方面,通过求解包含群体因素的银行流动性水平一阶自相关表达式,构建了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广义矩动态面板模型和自举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实证验证了中国上市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内生性。构造了基于羊群效应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度量指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在2009年、2010年和2014年度较大。最后,从建立与流动性风险相适应的差异化管理方法、规范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和鼓励多样化的资产持有角度提出了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思路。为解决如何配置行业资本和构建差异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的问题,本文确立了基于资本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分析了资本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资本来源,阐释了流动性风险资本的或有形式和期权属性。运用期权定价方法分别计量了不同情形下中国上市银行为抵御系统流动性风险所需持有的资本及或有资本。实证结果表明,不考虑流动资产与负债相关性时个体银行所需资本差别较大,且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正相关性越大,资本比率下降幅度越大,所需或有资本略小于资本。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构建了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较为全面的研究框架,对目前流动性风险管理只重点针对个体银行、系统性风险只关注外生冲击的研究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由于个体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流动性风险在产生原因、范围和后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二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目前关于银行风险的研究多将风险视为外生,尤其是有关系统性风险的研究也重点关注可对整个系统造成一般性和广泛性影响的外生风险变量引发的整体性风险,而忽视了产生于系统内部的风险因素。本文根据系统流动性风险的主要特性,研究外生冲击和内生因素作用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构造了基于系统流动性短缺和羊群效应的系统流动性流动性风险度量指标,提出行业资本、资产配置和流动性风险资本等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第二,从资产方出发,以系统流动性短缺为主线,基于银行间联系研究了外生冲击下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制、度量方法与管理手段。不同于现有文献主要从负债角度研究单一银行发生违约风险后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系统流动性风险并不涉及到银行资不抵债而破产的行为,整个银行体系缺少充足的流动性是系统流动性风险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本文从资产方出发,运用简单网络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存款和资产价格冲击从引发单一银行流动性短缺到整个系统流动性短缺的传导路径和机制,求解系统流动性短缺的具体数值,并基于弥补系统流动性短缺角度提出相应的行业资本和资产配置等管理方法。第三,构建了流动性水平动态部分调整理论模型,并采用广义矩动态面板模型和自举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为银行业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的研究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根据银行流动性水平的运动特征和流动性调整的现实情况,将资本结构的部分调整理论运用至银行流动性研究中,对资本结构的部分调整理论模型进行了改进和扩展,通过构建包含银行自身与群体因素的银行流动性水平动态部分调整模型,更加准确地描述了银行实际流动性水平的运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广义矩动态面板模型和自举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不考虑截面异质性和考虑截面异质性情形下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内生性进行验证,从多个角度佐证了中国银行业存在内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第四,提出基于资本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将系统流动性风险纳入统一的银行资本管理框架。为弥补现有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不具备损失吸收功能的缺陷及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的缺失,本文构建了基于资本和或有资本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体系。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特征出发,运用期权定价理论提出在流动资产和负债价值存在相关性和不存在相关性时所需资本、任意时刻发生流动性风险时所需或有资本的计量方法,完善了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及资本管理体系。综上,本文对系统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度量与管理方法的研究,构建了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框架,对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具体表现形式为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遵循审计准则导致审计结论与
<正> “两放”人员(即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重新犯罪,是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一些地、市统计,“两放”人员重新犯罪率大约为20%左右,最高的超过30%。一些“两放”
目的:寻找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的途径。方法:对1 0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服用的降压药物及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目的: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纯钛表面,制做成大小相同的标准钛瓷试件,用三点弯曲实验方法检测纯钛与瓷的结合强度,用扫描电镜观察钛瓷结合界面特性,为提高纯钛与瓷
全国农行的案件个数和涉案金额在全国五大银行占比较高,这说明农业银行的案件防范形势依然严峻。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积极探讨和研究下案件防范工作,总结分析已发案件的特点及
<正>当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将主要市场聚焦于成年人身上,对少儿市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少儿节目特别是少儿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比较稀缺,远远满足不了少儿的实际需求。而以《超级女
房地产工程管理就是对建设工程整个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就是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保证整个项目成功进行,从而为企业开发商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同时它也是产品开发环节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护理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学校纠纷就性质而言包括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学校与学生的纠纷是学校纠纷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纠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民事纠纷主要表现为因学生人身伤害案件引发的纠纷,学校
造成社会信访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社会变革导致的必然结果。机制不健全引来的上访。认识上出现误区导致的上访。工作落实不到位引发的上访。必须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