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是承担一定功能的社会机构。大学功能既是大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大学实践的出发点。当大学出现时,大学功能的问题便被提出来了。在大学诞生以后的数百年中,大学一直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场所。第一次科技革命后,科学研究的任务进入大学,大学开始发挥科学创造的功能,大学科学研究的功能被放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战略需求的满足寄望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便注入了大学。在经济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文化传承创新无疑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传承创新过程即人格不断完善,对人类真善美不断地向往与追求,促进人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被正式确立。大学功能是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在大学这个有机体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是一切大学均具有的功能特性。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大学办学实力相对较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大学功能不再局限于传播知识、培养人才,而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大学呈现出多样化功能的特点。当前,我国大学正面临着由社会转型而引发的巨大变革,大学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大学系统本身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是因为大学没有肩负起应有的使命,大学偏离、遮蔽和弱化了其本体功能。问题的解决需要明确大学各功能之间的关系。大学功能体系作用的发挥是以人才培养为主的一体化过程,大学的四个功能不是并列的,也不是相互独立的,从大学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来看,它们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归根到底要服务于大学为满足一定社会发展需要而培养人才这一本体功能。大学之为大学,本体功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都是本体功能的衍生与细化,这些功能是为了使本体功能更充分地实现而存在的。现代大学的功能具有综合化的特征,它们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在具体实践中大学通过科技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知识传授来培养人才。因此,本文紧紧围绕“大学各功能间的关系”这一主题,沿着基础理论探讨——历史演变与内在逻辑——现实分析——功能整体性的重塑这一研究思路,通过大学各功能关系的厘清进而推动大学功能整体性的有效发挥。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研究的选题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第二部分辨析本研究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着重界定大学功能与大学职能的区别与联系,并论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即结构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第三部分考察大学功能演变的历史,依据大学历史演变的自然秩序,我们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大学的功能取向均具有不同的特征。同时梳理大学功能的逻辑关系,意在指明大学功能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本体功能即人才培养功能,衍生功能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本体功能对衍生功能具有决定性,衍生功能对本体功能起辅助作用。对大学来说,不同的功能之间是彼此关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即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的整体功效以及实际发挥这种整体功效的能力,也就是大学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发挥的功效不是从功能的单一层面去考察,而应从大学多方面的功能属性予以整体把握。第四部分直面大学功能整体性割裂的现实境遇,分别从大学功能系统失衡与大学功能整体性割裂的原因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大学功能整体性割裂的危害。第五部分阐明重塑大学功能整体性的价值,并提出重塑大学功能整体性的方略。第六部分得出本研究的结论,并反思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