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仅次于膀胱癌,居泌尿系肿瘤第二位。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的50年中持续上升。患者初诊时约45%已有肿瘤转移,50%的肾癌患者术后有肿瘤复发。多年来应用分子免疫、基因治疗以及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分子靶向治疗,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肾癌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在肿瘤研究中,大量的肿瘤相关因子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包括肿瘤细胞增殖相关因子、生长因子等。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新血管从业已存在的成熟血管网中的穿生,对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关键作用。肾癌是一种高度血管化肿瘤,研究证实其可以在体内外高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内皮细胞、部分白细胞表面高度表达的血小板内皮粘附分子(PECAM-1)。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促进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PECAM-1、VEGF在肾癌发病中的诊断作用及其组织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肾癌的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所使用病例取自天津泌尿外科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5月~2008年10月手术切除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且临床资料齐备者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27-78岁,平均62.7岁。按照WHO分级标准,G121例,G234例,G315例。采用Robson分期,Ⅰ期20例,Ⅱ期29例,Ⅲ期14例,Ⅳ期7例。另取肿瘤旁>2cm区域的正常。肾组织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染色切片均由两位富有经验的病理医生在同一条件下用Olympus光学显微镜采用双盲法阅片。VEGF蛋白阳性为肿瘤细胞胞浆表达棕黄色颗粒。PECAM-1蛋白阳性为内皮细胞胞膜表达棕黄色颗粒。为精确判断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减少假阳性率,计分标准参照许良中等的方法,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共记录1000个内皮细胞,根据胞膜着色程度及着色细胞的百分率进行评分计算阳性系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在低倍光镜(×100)下浏览整个切片视野,选取血管密度最高的区域,然后转换高倍镜视野(×200)对该视野进行仔细观察计数。同法顺序计数多个高倍镜视野(HPF),取平均值,最终结果表示为每高倍镜视野平均微血管数。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ECAM-1蛋白在癌旁正常肾脏组织表达率为36.7%,在肾癌组织中为76%,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χ2=14.892,P<0.01),PECAM-1蛋白表达水平在Ⅲ~Ⅳ期的病例中呈高表达,与Ⅰ~Ⅱ期的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EGF蛋白在癌旁正常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0%,在肾癌组织中为74%,在肾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正常。肾脏组织(χ2=23.636,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在高分期,有肿瘤转移的病例中呈高表达,与低分期,无肿瘤转移的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癌组织中的MVD均值为(35.62±11.38),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18.71±9.53)(t=6.824,P<0.01)。分期Ⅲ~Ⅳ期MVD(41.29±10.65)显著高于Ⅰ~Ⅱ期(24.74±7.83)(P<0.01);MVD在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ECAM-1、VEGF与MVD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显示,PECAM-1与MVD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VEGF与MVD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PECAM-1与VEGF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1)研究发现PECAM-1、VEGF、MVD在肾癌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的正常肾脏组织。(2)肾癌PECAM-1、VEGF表达与MVD有显著相关性,证实PECAM-1、VEGF是肾癌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3) PECAM-1、VEGF在肾癌组织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ECAM-1、VEGF高表达者浸润性强,恶性程度高(4) MVD与肾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MVD增高,肿瘤新生血管丰富,恶性度高。(5)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肾癌血管调控机制的认识,PECAM-1、VEGF可望成为肾癌抗血管治疗的重要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