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光与影的审美价值探讨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poot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在建筑、绘画、摄影等领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相关的系统性研究在园林中却不多见。事实上,由于园林造景元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光影在园林中的艺术表现拥有无限的魅力,因此讨论园林光与影的审美价值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全文共分五章,前言部分,说明选题的由来并对论题进行了阐释,确定论文的研究内容与范围,提出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发掘光与影在园林中的审美表现,探讨营造园林光影美的法则,使之在现代园林景观光影环境规划设计中得以实现,希望能潜移默化地引发出人们对于园林景观中光影美由衷的喜爱。即让观念来改变设计,营造光影融合的和谐人居环境。第二章,对东西方古典美学、哲学、文化历史学进行深入学习,阐释光影的美学历程与特性,指出阴影是人类生存空间的需要,认识阴影的美学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提出在进行园林光影审美价值研究时,应讲求阴影的作用的观点。第三章,将园林光与影的审美表现归纳为自然美、功能美、意境美,对光影的各种美学形态举例论述。指出并非只有流光异彩才是艺术的表现形式,真正的光影设计艺术是自然的;认为光影更是一种功能手段,可以对园林景观的形、色以及空间进行修饰和影响,使其更加丰富和完美;并将意境美作为园林光影环境设计中的最高审美表现,把园林光影的意境形态分为阳刚壮阔与阴柔幽远。第四章,运用前文的观点,结合影园复建设计的实例进行分析,提出园林光影环境规划设计应把握的原则:巧于因借,间隔化,以简寓繁、以少总多。第五章,对论题进行讨论总结,指出园林光影审美理解的朦胧多义性,恰恰适合于表达世界在人们心中感性存在的诗意本质。人类正是在这种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中,建立起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其他文献
从最早发现多糖衍生物类手性选择体(Chiral Selector,CS)具有手性分离能力,到众多多糖类手性固定相(Chiral Stationary Phase,CSP)实现商业化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在最初的探索中,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天台遇仙故事共同孕育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典型意象———桃源意象。到了唐宋时代,词人们广泛运用这一意象来描摹自身的情感、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CCU室PCI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质量控制,分析提高CCU室68例PCI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
物业管理在中国虽有20多年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加入WTO后物业管理业充满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以业主为中
光是万物之源,是人类认识世界、感受世界最重要的工具。光是空间的灵魂,是人与空间、实体、自然连接的纽带。同时,光还能向眼睛解释时间和季节的变化与循环。光,几乎是人的感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交通管制、智能保安等需要实时监控的场所。现有的大多数视频监控系统仍依赖于监控人员的现场操作,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整个
<正> 1月12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巴将维护伊斯兰教义,坚决打击国内宗教极端势力,清除恐怖活动。本文试图对巴基斯坦伊斯兰教的历史作用、巴主要宗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一部复线结构、充满科幻玄疑色彩的长篇小说,表达的是自我探寻的主题。1985年获得谷崎润一郎奖,是村上春树早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然而,这部作
随着教育考试信息化的发展,各种考试的形式与内容都在不断的更新进步。人事考试是当前对人才评定与选拔的主要形式,由于考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考试涉及内容的逐年增大,以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