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煤炭资源流动碳效应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和燃煤发电为主的能源利用模式,决定了煤炭在能源结构中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同时,煤炭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流动具有显著的产业利用特征,然而,煤是碳的载体,煤炭利用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我国煤炭产业的资源循环利用程度有限、碳排放量仍然很大,煤炭经济生态系统远不完善,煤炭资源沿产业消费过程的碳排放成为碳减排路径优化的重要突破口。作为世界煤炭消费第一大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主动做出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到65%。随着我国碳减排工作的深入,具体地针对煤炭的不同利用环节开展碳排放效应分析成为煤炭资源流动研究领域的紧迫问题。本文以我国煤炭资源流动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主要数据来源,借助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煤炭资源流动过程中相关碳排放产生的来源、路径、数量和效率。首先,对我国煤炭作为能源燃料和工业过程与产品利用的原料进行代谢分析,综合选取碳排放总量、贡献率和碳效率指标,作为衡量2012年全国分部门煤炭资源流动碳排放效应的基础变量,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在社会经济系统内流动状态及碳排放源不一;部门间碳排放分布不均衡,且碳排放效率差异性表现显著;从碳效应的性质上,划分为高碳排放部门、中碳排放部门和低碳排放部门。然后开展分省计算,进行省域煤炭资源部门间流动的碳效应对比,进一步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对中国分省区煤炭资源流动碳效率进行了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煤炭资源流动碳排放效率的空间依赖性强于空间差异性,即碳排放效率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态势。基于以上分析,探讨了煤炭资源流动碳效应空间差异形成的相关因素:人均生产总值、赋存与开发加工能力和产业结构。最后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部门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并结合碳效应核算结果对我国煤炭资源流动合理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煤炭资源流动合理性角度来看,低碳排放部门是我国煤炭资源利用结构最合理的部门。减排政策应该具有部门针对性,走低碳生产和提高碳效率并重的道路,促进煤炭资源在产业部门间的配置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实现清洁高效节约化利用。
其他文献
牛河梁遗址积石冢是牛河梁祭祀体系的中枢。冢内真祖、冢外人物造像的设置印证了媚神、崇祖、通天是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彩陶、玉器和造像所要表达的精神意识主题。从装饰纹样
若论诗情将略才气超然,陈毅很有些像毛泽东。晚年毛泽东曾说:“董老的诗醇厚谨严,叶剑英的诗酣醇劲爽,形象亲切,律对稍严。陈毅的诗豪放奔腾,有的地方像我。陈毅有侠气,爽直。”也许
陈正湘,1911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曾任主力红4团团长。红军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