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悬浮体染色技术是一种经济、节能、环保且能获得优良染色效果的新型染色技术。目前,有关微悬浮体染色技术的染色工艺及应用性能等研究已比较成熟,有关其染色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并不系统全面。本论文选用三种不同染色体系(Lanasol CE系列染料对羊毛进行染色,微悬浮体助剂为WPN;Lanasol系列染料对羊绒进行染色,微悬浮体助剂为WAO;活性染料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微悬浮体助剂为XY-1)对微悬浮体染色技术中染料在染浴中的状态、染色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染后纤维性能等进行研究。通过测试染浴吸收光谱、染液粒径及表面张力等对染料在染浴中的存在状态进行研究。由吸收光谱测试及染液粒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微悬浮体染色技术所用助剂可以在染液中与染料形成染料聚集体,该聚集体聚集程度均一且与纤维之间作用力增大,可在染色低温区域对纤维快速均匀吸附;由染液表面张力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微悬浮体助剂可明显降低染液的表面张力,有利于纤维的溶胀及染液向纤维内部的扩散。通过染色热力学分析可知,与传统染色工艺相比,微悬浮体染色工艺染料平衡上染百分率有所提高,但吸附等温线类型并未改变,仍为朗格缪尔型,说明微悬浮体染色工艺中染料对纤维的吸附方式并未改变。应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选用Lanasol CE系列、Lanasol系列染料分别对羊毛及羊绒纤维进行染色,对染色上染速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微悬浮体染色工艺中染料上染速率比传统染色工艺快,特别是Lanasol CE系列染料对羊毛染色时,染料在低温阶段提前上染,随着染色进行最终获得与传统工艺相同的上染百分率。通过染色动力学研究分析发现,与传统染色工艺相比,微悬浮体染色工艺染色时染料的平衡吸附量、染色速率常数及扩散系数均比传统染色工艺高,半染时间比传统染色工艺短,说明微悬浮体染色工艺中染料扩散速率提高。通过对棉织物轧染染色过程中不同工艺染后样品K/S值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微悬浮体染色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棉织物轧染染色过程中“头深尾浅”现象;通过对染后羊毛、羊绒纤维进行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摩擦系数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结果发现,与传统工艺相比,微悬浮体染色工艺染后纤维断裂强力损失率降低,纤维表面鳞片结构破坏程度减小,从而使纤维顺、逆鳞片的摩擦系数均减小。通过比较染后样品可知,微悬浮体染色工艺较传统染色工艺染后纤维手感更为滑蠕、蓬松,从而更有利于纤维的后续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