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蹴球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由古代蹴鞠游戏演变而来,在我国满、回、苗、蒙、土等少数民族中流传较广。本文从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论证蹴球的起源,蹴球源于远古时期的石球游戏,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广为流传的古代蹴鞠。新中国成立后,由北京市民族体育协会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结合蹴鞠游戏,历时十几年挖掘、整理出来,形成现在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有完善竞赛规则的现代蹴球运动。蹴球起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秦汉时期,军队中把蹴球当成军事训练和娱乐的手段。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蹴球逐渐失去了军事训练的作用,逐渐转变成为单纯的娱乐表演性的游戏,其对抗性、竞技性退化②。制作蹴球工艺的提高,蹴球更加轻巧,促使蹴球的踢球技术、比赛规则、参赛人数发生变革,女子蹴球也应运而生。到了元明时期,蹴球彻底的脱离军事,受封建理学思想的影响,女子和小孩成为参与蹴球游戏的主力。蹴球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大,宋代理学的出现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侵入,使古代蹴鞠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代蹴球运动,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开展,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很普遍。随着蹴球规则的完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了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人都喜欢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有优势。从社会角度出发,保护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丰富社会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和谐人群关系;从政治角度出发,保护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是搞好民族团结,和谐民族关系、符合我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从个人需要出发,保护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满足人们的个体需求。保护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丰富了全民健身的运动项目,又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了传统民族文化,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形成一条与民族项目有关的服饰、器材、场地、民族旅游、民族特色服务的产业链条,从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要更好的发展蹴球运动,首先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多方合作,加强宣传;其次,蹴球运动进入校园,成为学校体育课程;大中专院校和体育院系要加大力度培养掌握蹴球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挖掘蹴球文化的内涵,完善蹴球运动本身,从而弘扬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世界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