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的规模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跃升而迅速扩张,其系统复杂性和网间关联性都不断增强。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系统连接用户的最后一环,其运行水平直接决定着电力用户用电情况,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是国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关键保障,是建设智能型电力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关键硬件支撑。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增加,配电网的可靠性运行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以及越来越高的缺电成本。同时,由于认识到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巨大价值,我国近年来对配电网的建设改造的投入巨大且在不断加强,针对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做出的各类投入,如何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亟待探究的重大课题,对整个系统特别是配电系统的良性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以辽宁配电系统为应用背景,以其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为研究核心,并以电力用户停电损失评估和可靠性指标评价等的研究作为应用基础。本文经过对辽宁地区大量用户的负荷曲线等信息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用改进的模糊C-聚类算法对电力用户进行分类的新途径,弥补了传统用户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同时还深入分析了各类电力用户的用电特性和停电特性,为电力用户损失的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撑。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停电损失的因素,从配电网的角度和电力用户角度两个方面建立了影响因素体系,对构成成分进行细化和定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改进的IDS-ELM算法的电力用户停电损失评估模式。建立了静态和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配电系统可靠性提升措施及其成本计算进行了研究。将灰关联分析法结合D-S证据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方法。本文还结合国网项目“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与灾害应对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研发出基于辽宁配网的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可视化应用系统,极大提高了本文研究成果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