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化螟stem borer,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idae,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泛,食性较杂,二化螟与众多寄主之间以及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带来较强的遗传变异,从而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因此,了解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各个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再现演化历史,探讨分化因素及预防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为了探明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的遗传差异,构建了江西省上饶市和江苏省阜宁县二化螟种群生命表,并采用DNA序列分析法对不同地理种群的二化螟的线粒体DNA COII基因序列以及核糖体DNA ITS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结构,并对它们的差异进行深入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江西省上饶市和江苏省阜宁县二化螟种群生命表的构建通过种群生命表比较发现,二化螟阜宁种群雌蛹蛹期(6.32d)明显短于上饶种群(7.15d)(P<0.05),上饶种群比阜宁种群雌蛹蛹期长大约1d左右,但两地理种群雄蛹的蛹期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阜宁种群雌蛹平均蛹重(58.6mg)明显重于上饶种群(44.0mg)(P<0.05);同时阜宁种群二化螟雌虫比例为49.08%,高于上饶地区的39.42%;在其它生物学指标方面,两地理种群的二化螟没有显著差异。2基于线拉体DNA-COII基因序列,对二化螟各地理种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克隆了二化螟14个地理种群的(?)ntDNA COII基因,通过序列分析发现,二化螟14个地理种群间已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有些种群已产生较大的分化。COII序列在14个地理种群间有8个变异位点,而且这些变异位点全部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点,二化螟种内个体间的差异为0-1.3%,江西宁都种群与其他种群相差最大;进化树显示不同地理种群的二化螟聚为一个大的分支,与外群分开,其中赣榆、桐城和信丰种群聚为一支,南京、龙南、婺源、万安、庐江、仪征、横峰和上杭的种群聚为一支,江西宁都种群与其他种群相距最远,单独组成一支。3基于核糖体DNA-ITS基因序列,对二化螟各地理种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为了了解二化螟各地理种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我们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核糖体DNA中的ITS区段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最终从这些地理种群中都扩增出了545-585bp左右的ITS片段。通过对这些ITS序列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545-585bp,平均为576bp,长度变异为40bp。进化树显示在COII分子标记方法中江西宁都种群与其他种群差异最大,而在ITS分子标记方法中江西兴国种群与其他种群差异最大,两种方法中,龙南、婺源、庐江和上杭四个种群都聚为一支,其他种群的聚类分析略有不同,这可能是COII和ITS的进化速率不同造成的。为了能深入地了解中国二化螟地理种群之间的关系,探讨二化螟种内的差异,我们需要选择更多其它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