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对国民体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纲要提出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提高健康素养,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利用促进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健康的社会氛围。在北京,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项目全面开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体育生活化作为一种健康、科学、时尚的生活方式,即将登上时代的舞台。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一系列的手段措施,以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化现状与体育生活化的形成过程;探索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因素;再深入地进行个案研究,依据前面三部分的研究提出建议。研究认为:(1)已经养成体育生活化的大学生体育实践参与程度较高,但“体育实践参与”缺乏科学性;“体育意识”参与相对薄弱,体育全面融入生活的意识“正在路上”。(2)大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跑步;最喜欢去的运动场所是校内操场;进行锻炼时间安排上受天气、课务情况而变化;较多的大学生听说过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非常少的大学生知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融入生活化、体育生活化。(3)在体育生活化动机倾向趋于一致,均集中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培养个人特长、个的生活习惯、为了体育课能达标;在体育锻炼习惯上,累计有61.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已经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情感倾向上,普遍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中融入体育元素、养成体育生活化非常重要、体育锻炼是时尚的社会趋势。(4)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形成过程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其中横向过程包括体育锻炼兴趣的萌芽→意识上和实践上与体育紧密融合→体育成为生活习惯→在体育中自我完善四个阶段,其中体育兴趣的培养和萌芽是重点,体育成为生活习惯的延续是难点。其中纵向过程包括小学阶段兴趣化体育→中学阶段多样化的体育→高中阶段专项化的体育→大学阶段个性化的体育。(5)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五大影响成分因子中,影响力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群体因素>传媒因素”。所有变量中贡献率最大的是“个人意识”。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有:大学生个体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性意识,主观能动性有待激发;受个体家庭条件的影响,体育消费不平衡;大学生在锻炼过程容易受伤,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监督方行为职能不确定;容易发生体育中/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