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观化 意象化 性征化——论中国当代影视作品的服饰造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当下,中国影视作品一改“影戏”传统,突破中国影视历来关注叙事和情节、长于塑造人物和重视教化功能的传统,开始呈现出向视觉美感倾斜的趋势,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当代影视作品“影像”发展的新格局。在这些作品中,唯美、奢华、性感的服饰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影视作品的一个精彩看点和保证卖座率、收视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了诸如《英雄》、《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之类电影冲击奥斯卡等国际大奖的一个有力筹码。   而服饰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的意义向来都是不容忽视的,它作为信息传达的一种媒介和符号,无论是在刻画人物形象、营造影视场景氛围,还是在文化学、符号学意义上的指称和象征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新世纪以来的电影电视,那些以展现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美服为能事的影视作品鲜明地呈现出奇观化、意象化和性征化三大特点。   面对这三大特征,我们发现,在服饰造型被极度营造的同时却出现了故事内容的日趋薄弱和精神内核的日趋消解。从《英雄》到《十面埋伏》、《橘子红了》,再到《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国当代的几位顶级影视导演都尚未真正做到将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协调地统一起来。对人物和故事的降格以求,只能表明人物、故事和服饰造型这些影视作品的构成要素,还未能真正整合到一个新的内部自洽的状态。
其他文献
宋前青铜簋的图谱文献可分:“三礼图”、古器物图谱、方志礼器图谱三种。通过对图谱文献的整理,勾勒出青铜簋图像在宋代的变化,突显宋人对青铜簋图像认识的推动和贡献。同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