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界中,昆虫线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有3100多种线虫寄生于700种以上昆虫,因此昆虫线虫也作为生物防治中重要的作用因子而被研究和利用。 本研究利用大蜡螟诱捕的方法,从江苏常熟茶园与陕西礼泉县果园两个地点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2个形态相似的昆虫线虫虫株S11和JL11。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形态学特征的观察测量,结合分子生物学信息与杂交试验对这2个虫株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2个线虫虫株形态相似,测量数据上存在着差异,S11成虫略大。S11雌虫的体长=1036(774-1343)μm,最大身体直径=53(37-65)μm;JL11雌虫的体长=886(795-979)μm,最大身体直径=44(34-55)μm。S11雄虫体长=1040(830-1389)μm,最大身体直径=53(42-61)μm;JL11雄虫体长=883(784-977)μm,最大身体直径=43(36-53)μm。S11大母虫体长=1620(1422-1728)μm,最大身体直径=53(37-65)μm;JL11大母虫体长=1127(1050-1260)μm,最大身体直径=61(54-77)μm。这两株线虫之间ITS序列差异数为3个,18S rDNA序列碱基差异数为2个。与其它已描述的Pristionchus属线虫之间的18S rDNA序列的差异碱基数在26~48之间,其中与Pristionchus pacificus的18S rDNA序列碱基差异最小(26)。2株线虫的杂交成功率为4%,杂交后代繁殖成功率48%;表明这两株线虫属于同一个种,但存在较大差异,分异已达亚种水平。线虫S11和JL11具有双胃科Pristionchus属线虫的典型特征:头部较圆,在前端有6个与周边角质层相连的唇突,每个唇突外圈都有一个唇乳突,唇的基部有两个孔形的感受器;食道长,有明显的两个食道球,椭圆形的排泄孔位于后食道球基部;大母虫阴门横向,基本不突出,体内通常有许多卵;雄虫交合刺1对,相互分开,对称,稍向面弯曲,交合刺头部较为钝圆,两侧分别对称排布5个生殖乳突;表面都有清晰的环纹并布有竖状脊,具有带鞘尾长。线虫S11和JL11与Pristionchus属其他线虫又存在区别: 1、侵染期线虫体型较大(408-435μm); 2、大母虫肛门突出明显,体表有16~18条脊; 3、雄虫尾部的生殖乳突分布不同。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这2株线虫互为姊妹群,所构成分支与Pristionchus pacificus线虫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形态和分子系统进化特性分析,确定虫株S11和JL11为小杆目(Rhabditida)双胃线虫科(Diplogasteridae) Pristionchus属的一个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