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在众多病原体中能导致呼吸道急性炎症并具有较高致病率和致死率的两个病毒是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or Flu)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or RSV)。 WHO对呼吸道感染致病的传播监测及病原体检测的机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新增了不少合作机构,足见全球卫生组织对呼吸道疾病的重视程度,在这个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影响和呼吁下,全球的科研卫生机构都对接触到的病例和临床样本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统计分析。有研究表明,在呼吸道致病病原体中,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病毒引起,在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中,又以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如在临床1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6岁至24岁的青少年,以及25岁至65岁人群感冒样病例中,由病毒引起的病例约占45%,在共感染2种以上呼吸道病毒的人群中,RSV检测阳性的人群比例约为50%,其次是A型和B型流感病毒,分别为9.84%和10.39%,由于呼吸道病毒的传播范围广,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炎症比较严重,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人群几乎覆盖了所有年龄阶段,况且这两种病毒都没有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有效疫苗,且在感染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对这两个病毒的研究是必须和必然的。为了研究双重感染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不同感染次序条件下,宿主免疫系统抗病毒免疫的相关机制,我们建立了双重感染流感病毒(H1N1, A/Puerto Rico/8/34)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Long)的BALB/c小鼠模型来研究这两种病毒在成功感染后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方法,蛋白质悬浮芯片法,结合对小鼠的日常观察和解剖过程中的观察来研究小鼠的免疫反应,通过考察小鼠Th1, Th2, Th17和Treg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CD4, CD8细胞比例的变化情况,结合病毒载量和炎症程度的结果来解释说明双重感染后,小鼠免疫系统中CD4+T细胞的极化方向,以及在改变病毒感染次序后又有何种变化。结果显示,1)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双重感染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小鼠,其呼吸道组织损伤较单独感染其中一种病毒的较严重,又以首次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再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最严重;2)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在双重感染的不同阶段,小鼠CD4+T细胞的比例在各亚群中分布不同,在双重感染初期,首次感染流感病毒再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小鼠以Th2类细胞免疫反应为主,而当改变感染次序后,则Th1和Th2类免疫反应水平相同,在感染中期,首次感染流感再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小鼠其Th1和Th2类免疫反应达到相同水平,而首次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再感染流感的小鼠开始向Th2类免疫反应转换;在双重感染的后期,两种感染次序的小鼠都倾向于Th1类免疫反应。双重感染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能导致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比单独感染更严重,且先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再感染流感病毒的最重。我们发现在感染发生的不同阶段,Th17和Treg细胞能影响Th1和Th2的平衡。由于Th1-Th17的协同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较突出,因此我们希望在研究中发现双重感染后呼吸道炎症是否和自身免疫反应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