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关乎民族的生命力。但是,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下降。因此,提高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本研究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10级72名普通男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试图通过体适能课程的安排,来引发学生对身体的认知,进而领会身体活动与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体适能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结合的教学活动,论证体适能课程的实施,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的体适能相关知识的认水平以及改善体适能表现,并通过对体适能认知测验与体适能表现的检测,探讨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共72名学生实施健康体适能认知实验前测,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健康体适能认知不足,健康体适能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有所欠缺。2.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学生身体健康教育及健康体适能认知的培养。对照组学生健康体适能认知后测成绩与前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与实验组学生健康体适能认知后测成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实验组学生在经过健康体适能课程学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健康体适能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明显增加,测试成绩有了很大幅度提高,两次测试有显著性差异。体适能教育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对健康体适能的认知现状,这些将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有积极的影响。4.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共72名学生实施健康体适能表现实验前测,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上有所欠缺,身体脂肪含量偏高,健康体适能表现不佳。5.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虽然能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发展,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及身体成分改善不明显,不能全面的提升学生健康体适能表现水平。6.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引入体适能教育模式能使大部分学生健康体适能表现水平大幅提升,体适能教育模式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健康体适能表现水平,改善学生锻炼习惯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很大帮助。7.经过十五周的体育课程教学,无论是体适能教育模式教学,还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都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体育技能目标。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考试优秀、良好率差异不大,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